Web3 大西進
Web3 大西進
20/06/2024
XREX 在 2024 年 4 月 12 日發布了《XREX 分析台版 N 號房「創意私房」鏈上金流:誰是兒少性剝削背後獲利的人? 》分析報告,得到了廣大社會的關注與媒體報導,也掀起了對幣流分析的好奇。【Web3 大西進】推出「幣流追蹤」系列特輯,要帶大家深入探討幣流追蹤的重要知識。以下為節目完整逐字稿。 黃耀文 Wayne 去中心化金融如何大幅提升人類社會的運作方式?加密貨幣充斥著多少風險?區塊鏈究竟解決了什麼大痛點?Web3 大西進的道路上 ,我們都是拓荒者 、冒險者 、開創者,我是 XREX 交易所的執行長 Wayne 黃耀文 It’s time to go West 。 Web3 大西進 大家好 !我是 Wayne 黃耀文。 尤芷薇 Yoyo 大家好我是Yoyo ,今天 Web3 大西進要為大家帶來一個新的系列特輯,這個新的特輯叫做幣流追蹤。 那因為最近其實有很多相關的新聞,是涉及到加密貨幣它的流向,還有它被誰持有,那這個加密貨幣的錢包背後到底是誰,這個議題其實有很多的討論,為什麼呢? 因為在藝人黃子佼的性騷擾案裡面,其實有談到台版的 N 號房、創意私房,那這個平台上面它在使用的金流,其實也有些是透過加密貨幣,所以呢在 4 月 12 號的時候,XREX… Read More
Web3 大西進
19/06/2024
【Web3 大西進】podcast 的【反詐騙、反洗錢】系列第四集,我們邀請到了區塊鏈分析公司 Bitrace 幣追共同創辦人,也是鏈上分析調查專家的 Yuanquan,從科學與數據角度,和我們分享詐騙型態及打擊手法,特別是在和執法部門的合作上的實戰經驗。以下為節目完整逐字稿。 黃耀文 Wayne 去中心化金融如何大幅提升人類社會的運作方式?加密貨幣充斥著多少風險?區塊鏈究竟解決了什麼大痛點?Web3 大西進的道路上 ,我們都是拓荒者 、冒險者 、開創者,我是 XREX 交易所的執行長 Wayne 黃耀文 It’s time to go West 。 Web3 大西進 大家好 !我是 Wayne 黃耀文。 尤芷薇 Yoyo 大家好我是 Yoyo ,今天非常難得我們又使用了視訊的錄影的方式,所以大家就知道我們今天請來的是國際級的來賓。 那這一集是 Web3 大西進【反詐騙反洗錢系列】的第五集,我們要從台灣走向了國際,那我們首先就走到了亞洲東亞的這個地方,那之前我們是採訪了前台灣司改會的幣流追蹤專家 Miffy,還有刑事警察局的偵六大隊,專精於打擊投資詐騙的謝偵察員。 那在上一集呢,則是 2017 年就已經接觸到加密貨幣相關案件的台北地檢署的洪敏超檢察官,那這一集反詐騙反洗錢的這個部分,我們要帶大家走向更深入的一個領域,就是現在到底有什麼樣的技術跟什麼樣子的能力,可以和 XREX 這樣子的業者交易所一起來合作去打擊詐騙集團,這一集請到的是 Bitrace 幣追的共同創辦人Yuanquan,歡迎Yuanquan。 Bitrace 幣追共同創辦人 Yuanquan 歡迎謝謝很高興認識各位。 尤芷薇… Read More
Web3 大西進
12/06/2024
「虛擬通貨公會」在 6 月 13 日正式成立,加密產業正式成為正規軍,台灣也在業者「自律先行」的道路上,揭開全新監管時代的序幕。在「虛擬通貨公會特別企劃」第二集節目中,首屆的公會理事長、幣託集團創辦人鄭光泰 Titan,以及副理事長、XREX 共同創辦人暨營收長蕭滙宗 Winston,除了首度公開分享了對各自角色的理念與願景,也親自解答外界最常問的 10 大問題。以下為節目完整逐字稿。 黃耀文 Wayne 去中心化金融如何大幅提升人類社會的運作方式?加密貨幣充斥著多少風險?區塊鏈究竟解決了什麼大痛點?Web3 大西進的道路上 ,我們都是拓荒者 、冒險者 、開創者,我是 XREX 交易所的執行長 Wayne 黃耀文 It’s time to go West 。 Web3 大西進 大家好 !我是 Wayne 黃耀文。 蕭滙宗 Winston 大家好,我是 Winston 。 尤芷薇 Yoyo 大家好我是 Yoyo,今天是我們 Web3 大西進第一次出外景,因為這也是一個特別節目,是關於虛擬通貨公會正式成立之後,它到底未來有什麼可能性?我們今天非常非常榮幸 ,因為我們邀請到了公會的創始理事長 Titan(幣託 BitoGroup 集團創辦人鄭光泰)。 鄭光泰 Titan… Read More
Web3 大西進
06/06/2024
濫用加密貨幣犯罪的手法越來越多,《Web3 大西進》企劃的【反詐騙、反洗錢】系列來到第四集,節目邀請到台北地方檢察署洪敏超檢察官,分享他最初接觸到加密貨幣的案件與契機。在現今投資詐騙猖獗,且不法分子濫用加密貨幣處理金流的年代,洪檢察官看見了什麼樣的趨勢?加密貨幣產業又要如何才能建立一個更友善的生態圈。以下為節目完整逐字稿。 黃耀文 Wayne 去中心化金融如何大幅提升人類社會的運作方式?加密貨幣充斥著多少風險?區塊鏈究竟解決了什麼大痛點?Web3 大西進的道路上 ,我們都是拓荒者 、冒險者 、開創者, 我是 XREX 交易所的執行長 Wayne 黃耀文 It’s time to go West 。Web3 大西進 大家好 !我是 Wayne 黃耀文。 尤芷薇 Yoyo 大家好我是 Yoyo,今天是我們反詐騙反洗錢系列特輯的第四集,那我們今天邀請來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嘉賓,他是台北地檢署的洪敏超檢察官,歡迎。 黃耀文 Wayne 歡迎洪檢,好可怕。 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洪敏超 大家好,我是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洪敏超,很高興來到這裡。 尤芷薇 Yoyo 剛才 Wayne 直接說好可怕,因為一般人聽到檢察官可能心裡面就會開始害怕,因為他們是辦案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那我先介紹一下洪檢察官,他是台大法律系畢業,那之前是桃園地檢署的檢察官,現在是在台北地檢署。 那他本身呢其實對加密貨幣的認識,還有他相關的知識是非常多的,所以呢目前他也幫蠻多重要的執法單位,還有政府機關去上虛擬資產的相關的課程,包括司法官的學院 、法官學院還有監察院、洗防辦、監管會還有檢警的各個單位,其實有很多人應該都知道的,他在台北地檢署的時候曾經上過洪檢的,在前一集的時候我們是採訪了刑警嘛、偵六的謝偵察員那他有提到檢察官其實是他們在追查案件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揮官,他是一個指揮官的關鍵角色,那今天洪檢在這邊就邀請你來跟我們分享一下,在調查這種加密貨幣洗錢或者詐騙案件的時候,檢察官擔任指揮官的角色時工作會是什麼? 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洪敏超 其實因為案件通常送到地檢署之後,檢察官會做個初步的過濾去看這個案子的質,其實我們在一般的案件進來的時候也許對於個案子來看,它也許是一條線的一個發展,就是比如說某一個被害人被某一個人騙了,就是這樣子的一條線,但是檢察官在搜案的時候他會看案件類型,去想說這個案子是單純的偶發個案,還是它可能是一個集團性、組織性的一個計劃,那當他判斷說它有一個組織性時,就要去從一個比較高的視野,從一個比較立體的角度來看的時候,他就會想到說那可能不是一條線,那不是一條線的情況之下,我們要去怎麼去把其他我們還沒看到的線索找出來。 那找出來之後,我們就會去想有哪些方式,那比如說像所謂的加密貨幣洗錢或虛擬貨幣這個案子當中,我們通常一般人會想到、涉及到的當然就是,被害人可能會有一個所謂的實體法幣的一個交換嘛,或者支付 ,或者形式上會有一個虛擬貨幣加密資產的移轉過程。 所以我們都會從這兩條線去進行, 那我們在進行調查的時候我們就會思考說,有哪些機關可能是我們比較適合去合作。 在這方面是有專長的,去請他們看能不能發揮他們的一個能力,去把這邊處理,去進行調查。那我們有時候我們也會看說,比如說涉案的一個錢包地址,那我們看在別的案子中是否曾經出現哪個機關曾經處理過,… Read More
Web3 大西進
05/06/2024
台灣「虛擬通貨公會」在 6 月 13 日正式成立!【Web3 大西進】製作「虛擬公會特別企劃」,由公會籌備會主任委員、首屆副理事長蕭滙宗,以及 XREX 共同創辦人暨集團執行長黃耀文,深入分享公會成立對產業與監管意義,以及一路走來的心得與感觸。以下為節目完整逐字稿。 黃耀文 Wayne 去中心化金融如何大幅提升人類社會的運作方式?加密貨幣充斥著多少風險?區塊鏈究竟解決了什麼大痛點?Web3 大西進的道路上 ,我們都是拓荒者 、冒險者 、開創者, 我是 XREX 交易所的執行長 Wayne 黃耀文 It’s time to go West 。Web3 大西進 大家好 !我是 Wayne 黃耀文。 蕭滙宗 Winston 我是 Winston 好久不見。 尤芷薇 Yoyo 大家好 我是 Yoyo ,沒錯 !我們今天 XREX 的兩位共同創辦人終於又聚首了 ,而且這是 Web3 大西進第一次看到我們在星期五上架,這是我們第一次做特別節目, 到底什麼重要的事情,讓我們可以這樣子特別開一集呢… Read More
Web3 大西進
05/05/2023
「交易之媒介」是一種強硬的規定與逼迫,那麼「計價之單位」更像是潛移默化地改變你的思維模式,當它成為一種習慣與文化,就將難以改變。 「Web3大西進」是交易所XREX與區塊鏈媒體《Web3+》共同聯名製作的Podcast節目,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區塊鏈。 節目由XREX執行長黃耀文擔任主持人,在每一集的節目中,都會有他最犀利的觀察、評論。「Web3大西進」固定每雙週一於《數位時代》Podcast頻道更新,千萬不要錯過。 如果說,「交易之媒介」是一種強硬的規定與逼迫,那麼「計價之單位」更像是潛移默化地改變你的思維模式。為什麼今天的 50 塊美金,和過去以及未來的 50 塊美金,價值不同呢?這背後涉及的人為調控,以及隱形的「通膨稅」到底造成對我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本集「Web3大西進」由XREX交易所兩位共同創辦人黃耀文 Wayne 與蕭滙宗 Winston,以及 XREX 執行長辦公室資深總監尤芷薇Yoyo共同分享,在這系列特輯中, 帶你釐清何謂貨幣的交易之「單位」,以及為什麼「價值」和「價格」會綁在一起 ,打好對貨幣的認知,從而加深你對數位貨幣與穩定幣的理解和想像! 本集摘要 單位是用來表述價值的單位本身是沒有價值的,但是價值需要單位才有意義 「價值」與「價格」之差異 我們對衡量單位的理解與運用,其實跟語言和文化息息相關 比特幣為何不是一個好的計價單位? 區塊鏈把價值與計價的單位拆開,讓我們進入純單位的時代「台幣」與「台幣單位」不同,「美金」與「美金單位」不同,是什麼意思? 「計價之單位」的重要性 Q:為什麼「計價之單位」為「交易之媒介」的一種延伸? 「計價之單位」與「交易之媒介」其實是互相綁在一起,商品以新台幣標價,付錢就是透過交易之媒介—台幣支付,實際上「價」和「值」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單位就是度量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時都會用到單位,舉例:公分、公尺、公里,單位本身並沒有價值,但是價值一定要用單位才能被敘述,例如黃金本身是價值,但是需要用一公克、一盎司等單位才能將黃金的價值敘述出來,簡單來說,單位就是用來描述價值的。 舉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2022 年台灣GDP總值是8286億美元,超越瑞士成為世界第 21 大經濟體。數據中的「美金」為交易之媒介,「億」為「計價之單位」。 Q:「單位」是如何讓無法具體描述的時間、距離具象化?為何需要具象化? 數位不代表虛擬,虛擬不代表不存在。 唯有賦予單位,才有辦法產生真實握有的感覺,擁有握有的感覺才會有供需效應,就像比特幣無法實際握有,但是用區塊鏈創造這個單位,讓人有握有的感覺,是一種另類體現錢、單位、價值的方式, 經濟活動需要「計價之單位」,尤其在貨幣從實的走向虛的再走向空的時代,就特別需要單位,因為你必須要「讓人相信」你真的「擁有」,兩者之間才會產生供需、交換甚至交易。萬物皆有單位,甚至看不到的空氣也有單位,抽象的時間也有單位。 但是「價值」本身並沒有「計價之單位」,單位是被創造出來的,但是在傳統金融的時代,創造貨幣單位的權力是掌握在主權與政府手上,像是美金與台幣。 例如: A用180元買B一個小時,兩個單位分別敘述兩種不同價值。 1. 一個小時的時間價值 2. 用台幣計價之單位敘述180元這個價格 Q:只有「貨幣單位」會通膨,其他單位「恆定不變」嗎? 創造「錢」就是在創造「單位」,錢是一個特別的計價之單位,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單位將「價」、「值」綁在一起的,因為將「價」、「值」綁在一起,所以是能夠掌控的,錢發的越多會造成通膨,但是水不會。 「單位」是恆定地在表述他們的價值,現在和未來都一樣,但是「貨幣的單位」其實在儲值未來的產能。 舉例來說,三十年前兩公升的水與現在兩公升的水是一樣的,三十年前所描述的兩公升的水,不會現在變成使用一公升的單位來描述。 但是法幣的「計價之單位」能夠浮動,一百元所敘述的購買力,也就是「價值之儲藏」,幾年之後不見得會一樣。兩公升的水,未來也是兩公升的水,但是現在的五十萬美金,並不等於五年後的五十萬美金的價值。 單位不只是單位,是邏輯思維與系統運作模式的設計 Q:「交易之媒介」是一種國家准入權,為何背後需要有「計價之單位」來擴大與延續? 「交易之媒介」是一種准入權,也是國家主權的衍伸,當一個主權主張一個經濟體,其他人想進來這個經濟體必須將貨幣換成此經濟體政府所採納的「交易之媒介」,強勢規定大家交易使用的工具,例如,在印度境內,交易就是要使用印度的法幣盧比。而准入權要如何擴大與延續,背後需要計價之單位的存在。 「單位」是一種習慣,不只是很難改變,改變的成本也非常高。舉例來說,全球交易系統都用美金為單位來計價,大家都用同樣的單位去思考、簽約、設計交易系統等等,要改變習慣其實非常困難,這也是所謂的「林地效應」,持續的越久越難消失,… Read More
Web3 大西進
20/04/2023
「交易之媒介」事實是一場主權的戰爭:誰掌控了貨幣,就掌控了治理的權力。換作是在 Web3 的世界裡,又有哪些加密貨幣其實是在上演「主權爭奪戰」呢? 「Web3大西進」是交易所XREX與區塊鏈媒體《Web3+》共同聯名製作的Podcast節目,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區塊鏈。 節目由XREX執行長黃耀文擔任主持人,在每一集的節目中,都會有他最犀利的觀察、評論。「Web3大西進」固定每雙週一於《數位時代》Podcast頻道更新,千萬不要錯過。 本集「Web3大西進」,由XREX交易所兩位共同創辦人黃耀文(Wayne)與蕭滙宗(Winston),以及XREX執行長辦公室資深總監尤芷薇(Yoyo)共同分享,為節目第一個系列專題,此集帶大家釐清「交易之媒介」背後的意義,這不只是一國調節內部運轉模式的手段,更是主權與國力的象徵,也因此會演變成國與國之間的兢爭! 本集摘要 為什麼我們要從「牛換香蕉」的以物易物,走到使用一個通用貨幣? 貨幣其實只是會計的手段,真正的價值來自…? 貨幣其實是「空」換「空」? 日常使用的貨幣,其實暗藏一場血腥戰爭的秘密? Web3 世界的貨幣之戰又會怎麼影響我們? 為什麼要有「交易媒介」的存在? Q:「交易之媒介」是什麼? 在任何一個經濟體當中,如果沒有貨幣來充當交易之媒介,那大家就必須回到以物易物的交易系統,以物易物的缺點,就是生產效率非常的低,也會造成整個經濟運作、成長效率低落。 舉一個例子來說,當今天要有一筆「兩根香蕉換一瓶牛奶」的交易成立,一定要有兩項條件成立: 有人剛好願意用香蕉換牛奶,而且願意付出兩根香蕉 有人剛好願意用牛奶換香蕉,而且願意付出一瓶牛奶 雙方各取所需,但是中間所花費的媒合時間效率過低,因此大家需要去找一個貨幣(通貨),通用的、大家都想要的、也很好使用的貨幣,如果有人想要馬上用香蕉換牛奶,不一定要找到同時想要用牛奶換香蕉的人,但可以使用貨幣(通貨)也就是交易之媒介來交易。 Q:如果有一個「通用的、大家都想要的、也很好使用的貨幣」當作交易之媒介,就可以不用「剛好」符合「條件」嗎? 香蕉換牛奶的交易成立,是基於有人願意用香蕉換牛奶,也剛好有人願意用牛奶換香蕉,這種雙向的契合在經濟裡面叫做「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也就是雙向巧合。 在任何一個經濟體裡面,如果沒有貨幣來充當交易之媒介,那大家就必須回到以物易物的交易系統,物品和物品之間要發生雙重巧合除了「供需因素」之外,還需要耗費極大的「媒合成本」,而且越不容易找零,或者分割的物品會越難媒合。 例如,稻米相對牛來說,稻米肯定比較容易發生雙重巧合,因為稻米可以因應多種物品去調整交換的數量,但牛一次要換一整頭牛,在媒合過程會更沒效率。 如果導入了貨幣(通貨)當作交易之媒介,那一切物品包括服務,就會從產品變成了「價值」的概念,大家都可以跳過「媒合」的動作,將產品的價值利用會計手段成為一個通用的貨幣,再用通用的貨幣購買所有的東西,完全省略「雙重巧合」的步驟,就可以不用「剛好」符合「條件」,整個市場會變得非常有效率。 Q:「價值之儲藏」才是根本,但「交易之媒介」卻是最重要的? 價值之儲藏為「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實際的價值,還是在於生產出來的物品和服務本身,任何形式的貨幣,都只是個會計手段,讓人們更有效率和動機去積極生產價值。 因此有一派說法是,只要能夠協調好社會的運行、生產力,貨幣本身不需要有任何內在價值的支撐,就是個好貨幣。 雖然,蕭滙宗不見得同意,但是這也代表在貨幣價值之儲藏這一個功能本身就充滿許多爭議,而這些爭議會,因不同的時空背景而有所不同。 如現在因為經濟危機,大家覺得價值之儲藏很重要,採取保守的手段儲存價值,所以黃金漲價了,但當太平盛世大家可能就不那麼在乎,不過如果真的要在貨幣的三大功能裡面,進行重要性排名的投票,蕭滙宗認為交易之媒介,應該會得到壓到性的勝利。 「貨幣」走到「通貨」再到走到「法幣」,其實是從「真的」走到「空的」再走到「假的」 Q:「空的」是什麼意思? 不管是貨幣還是錢,其實都是人類幻想和虛構出來的東西,只是一套系統、一個會計手段,就算是以前的黃金時代,也不過是一套大家共同幻想出來的系統,不過這是很常見的,就像是宗教、法律等等,人類的社會本來就是這樣運行,真正的價值是大家對社會貢獻的物品、服務的「產量」。 價值來源,甚至可以是一個國家GDP,這就是完全為「空」的。 社會的所有勞動力人口,就是潛在的「產能」,生產出來的一切物資和服務就是實質的「產量」,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GDP國民生產毛額」的原型,也可以叫做「國民生產總量」。 就像是古裝劇裡某個大臣跟皇上報告,今年全國稻米豐收多少石,食鹽多少石,布稠多少段等等,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物資,生產越多國家就是越繁榮。 而貨幣的存在,只不過是一套系統,目的是為了要把「產能」有效轉化成「產量」,讓所有的勞動力的「產能」有效調節去生產社會需要的東西,而且還要提高效率,將產量最大化,一切透過貨幣去引導,讓大家忘記物品本身才是真正的價值,只要大家都相信生產出來的東西,全部可以變成錢,而錢可以去購買任何東西,那透過錢的引導就能做出分工和調配。 真實的物品才有真正的價值,到了「交易之媒介」這個階段,香蕉不是香蕉,將香蕉換成了錢換成假的東西,再換成自己要的物品,便是「假」的意思。 越來越貼近會計手段,等於越來越脫離貨幣「本身價值」的概念。 Q:統治者和政府,如何透過「錢」引導分工和調配一個社會? 可以把國家看成一個市場,以市場來說,市場就是不斷的重示經濟活動,政府只要統一交易之媒介,把大家創造的產量或是產能,也就是將價值保護好在經濟體裡面,基本上就可以盡可能擔任好分工和調配的角色, 要做到這樣的分工和調配,政府需要完成兩件事情: 一:嚴格限定一切市場交易… Read More
Web3 大西進
12/04/2023
想看懂加密貨幣,就得先了解「貨幣」最核心的功能「價值儲藏」,價值從何而生?黃金如何奠定金融的基礎?比特幣能否改變我們對價值的共識呢? 「Web3大西進」是交易所XREX與區塊鏈媒體《Web3+》共同聯名製作的Podcast節目,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區塊鏈。 節目由XREX執行長黃耀文擔任主持人,在每一集的節目中,都會有他最犀利的觀察、評論。「Web3大西進」固定每雙週一於《數位時代》Podcast頻道更新,千萬不要錯過。 本集「Web3大西進」由XREX交易所兩位共同創辦人黃耀文(Wayne)與蕭滙宗(Winston),以及XREX執行長辦公室資深總監尤芷薇(Yoyo)共同分享,主題是節目第一個系列專題「貨幣與錢」。 第一集先帶大家釐清「貨幣、通貨、法幣」等金融術語的認知,本集將深入探索貨幣最核心的功能:價值儲藏。人們對價值的共識,是如何影響我們今天的金融系統,以及區塊鏈金融是否有辦法翻轉人類至今對價值所形成的共識? 本集摘要 黃金的共識猶如信仰和宗教,它統治了每個時代的文明 價值是什麼?貨幣又該具備什麼特性才能有價值? 「美金」指的是「美國黃金」?為什要只有美國的貨幣有個「金」字? 貨幣真的可以跟黃金脫鉤嗎? 貨幣從「真的」走到「假的」再走到「空的」? 價值儲藏是什麼? Q:什麼是「價值」?為何保存價值很重要? 在貨幣的三大功能「價值儲藏、交易媒介、計價單位」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價值儲藏」,貨幣之所以具備「真實價值」,是來自人類投入勞力所生產的貨品與服務,任何形式的貨幣都只是會計的手段。 那價值究竟是什麼?消耗每分每秒時間創造的產物,就是「價值」所在,當人類社會開始分工合作,需要透過一個東西來儲藏價值,交換彼此所需,讓分工有了意義,這也是「貨幣」的基礎。 換句話說,當無法好好留存自己努力工作所貢獻的價值,努力就變得白費。 比如說一個人努力工作8小時賺得一盒白飯,但超過這個工作時間,沒有獲得對應的價值(貨品或服務),多創造價值(工作)也變得沒有意義。 再者,白飯太多吃不完,需要一個更適合儲藏價值的物品,像可以更好保存、交易、計量等功能的黃金來說,人們就會為了黃金更加努力去創造價值(好好工作),累積更多價值(財富)讓未來過更舒服,能儲藏價值的貨幣也成為進步的動力,沒有價值就不能當作貨幣。 Q:黃金是如何用來儲藏價值的? 作為金屬中的一種,黃金不能吃也不能滿足基本生理需求,那是用什麼在儲藏價值的? 蕭滙宗說,其實「黃金」(gold)就是人類史上最能定義「錢」的規格的貨幣,其具備幾項特質,讓散落全球各地的文明恰好都把黃金當作貨幣,用來終結物品貨幣的時代。 條件一:稀有性 黃金是限量的,挖完地球上的礦源枯竭就沒有更多了(這也是太空挖礦的商機所在),雖然有稀有性並不是代表一定有價值;相反的,任何東西若沒有稀缺性,他就會沒有價值,像是灰塵到處都是。 條件二:不可造假且易於辨別 這兩個概念相輔相成。譬如新台幣1千元,若只能藉由照射紫外燈來辨明真偽,流通就會變得吃力,因此國銀賦予其防偽線跟發行序號,來解決這一問題。 黃金可用水來估量其純度,比一般珠寶更好辨識真偽,除了滿足第二個條件還易於切割,這點馬上海放鑽石,因此就 「可攜帶性」 而言,黃金無論分成什麼大小都可以。 條件三:易保存 真金不怕火煉,就算用高溫熔解,還原後還是黃金,並不會氧化或受潮,除非調製王水並浸泡之才有可能被滅掉。 條件四:同質性 兩人分別持有999k金,本質上是具備相同價值的。 因為大自然賦予了黃金前述特性,在時間的推進中,它也漸漸變成最能保值的貨幣。 黃耀文分享自己從哈拉瑞《人類大歷史》書中讀到的,黃金最終能變成大家認可的價值,是基於「智人」(Homo sapiens)基因上能夠達成「群體共識」的能力,進而形成超過250人的群體社會。 人類有辦法對單一概念達成大規模的共識,就是發生在「黃金」上,它能讓我們跨文化、跨地區、跨文明、跨種族、跨宗教等牢不可破的隔閡,可說黃金對人類文明占了何其重要的角色,宛如宗教一樣,其「高價值」的形象跨越數個世紀還是根植人心,黃金開啟的貨幣文明(金本位)還是現在進行式。 Q:比特幣為何稱做數位黃金? 比特幣為何被稱作「數位黃金」?黃耀文在2013年接觸比特幣時,本來持反對意見,無法認同時任央行總裁彭淮南的說法:比特幣是一種貴重金屬。 此話從偶像口中一出,黃耀文開始願意深入研究,才發現比特幣真有被稱作「貴金屬」的資格,概念上根本在拷貝貴金屬的特性,其實就是黃金白銀。 假設政府破產、文明重啟,黃金還有機會重新建立貨幣價值的系統與秩序,凸顯其避險的功能;但現今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網路世界遲遲難以打造一個「網路的錢」,一直到區塊鏈出現以後,比特幣才在虛擬世界重寫黃金的歷史。 黃金天生具備幾項特質:稀有性、不可造假且易辨別、可攜帶性、易保存性、同質性、流動性、可分割性……等等,比特幣則藉由程式碼演算,模擬設定出這些特性。 比特幣的創造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設計這套理論已久,但選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公布他的發明,不同於以太坊不斷的升級改良,比特幣難以更動卻也維持住穩定性,也成為區塊鏈上最多人認同與相信的「價值」,成為區塊鏈會計價值的基準來發展虛擬經濟。 Q:貨幣可以跟黃金脫鉤嗎? 「法幣」是以黃金為基礎設計的貨幣,是一個國家所規定「境內唯一流通的通貨」,可以用來買賣物品;第二項功能就是「繳稅」,國家徵稅僅能透過法幣繳納。 統治者為了設計法幣,需要向黃金「借信用」讓人們相信其價值,先用黃金溶成錢幣,統一了度量衡讓人民不再需要隨時秤金塊的價值,這也是第一代法幣的誕生。 從純金幣、合金、銀、銅到金票、銀票、政府發行的紙幣,人民漸漸習慣這些法幣的規格,而不執著法幣的材料是否為貴金屬。 那麼世界各國的錢,在中文都以幣或元稱呼,唯有「美金」字中帶金? 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1944年之後,美國崛起以強權之姿定義了全球主權貨幣,當時他們聲稱全球挖出的黃金有60%都在該國境內,成立IMF(國際貨幣基金會)每印36元美金就要提交一盎司的黃金作為質押。… Read More
Web3 大西進
23/03/2023
為什麼進入Web3世界,一定要先了解「貨幣」和「錢」呢?人類文明何時出現這些概念?當打穩對貨幣概念的認知,將有助加深對數位貨幣與穩定幣的想像。 「Web3大西進」是交易所XREX與區塊鏈媒體《Web3+》共同聯名製作的Podcast節目,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區塊鏈。 節目由XREX執行長黃耀文擔任主持人,在每一集的節目中,都會有他最犀利的觀察、評論。「Web3大西進」固定每雙週一於《數位時代》Podcast頻道更新,千萬不要錯過。 本集「Web3大西進」由XREX交易所兩位共同創辦人黃耀文(Wayne)與蕭滙宗(Winston),以及XREX執行長辦公室資深總監尤芷薇(Yoyo)共同分享,為節目第一個系列專題,首先帶大家釐清「貨幣、通貨、法幣」等金融術語的認知,從而加深對數位貨幣與穩定幣的理解與想像! 本集摘要 為什麼搞懂貨幣和錢,是理解加密貨幣的基礎? 貨幣的三大功能:價值儲藏、交易媒介、計價單位 什麼因素能決定一個貨幣的使用效率? 貨幣的價值從何而來? 貨幣其實只是記帳的技術?單向和雙向的記帳方式要怎麼分? Web3大西進第一個系列專題:貨幣與錢 Q:貨幣是用來幹嘛的? 明明是Web3,為什麼要聊貨幣和錢?先談談我們所使用的貨幣,比如與台灣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新台幣」,屬眾多貨幣的其中一個分支「法幣」,也是經濟體系運轉的主要手段。 黃金以其珍稀性,開啟了傳統的貨幣文明,雖然發展已久,傳統貨幣設計上仍有不足的地方,將能被區塊鏈技術補足,如今比特幣可說開啟了一個新的貨幣文明,但得先理解「貨幣」的基礎概念,才能理解加密貨幣的箇中潛力,因為穩定幣、彼特幣、DeFi 等未來人類金融的主角們,都是立基於貨幣之上的產物。 XREX認為,先理解「貨幣」的基礎概念,才能理解加密貨幣的箇中潛力。 貨幣的三大功能 自人類開始群體生活後,所有人都在為社會貢獻其個人價值,實際上來說,就是花費任何時間生產任何形式的商品與貨品、服務,這些都是真正具有價值的東西,然而相對的「貨幣」本身是沒有價值的東西,「貨幣」只是一個「會計的手段」,任何貨幣都是用來記帳的方式,它該如何發揮其功能性? 功能一:價值儲藏 為了讓群體生活更有效率,社會上的資源必須用在最合適的地方,也因此人們憑自身擅長技能付出心力、各自分工並產生專屬的價值,就需要有一套系統去協調分工。 「貨幣」正是保存每一人在社會上創造「不同價值」的最佳手段,從古老的以物易物方式來看,「物品」不見得是一個好的貨幣,而貴金屬當中的「黃金」堅固、耐久而稀缺,這反映在他所具備的價值上,因此黃金所儲存的價值高昂,成為最具代表性的「貨幣」。 功能二:交易媒介 在台灣,最好的交易媒介就是新台幣,地球上的所有文明都在使用各自的法定貨幣,畢竟不同物品的價值儲藏功能也不同,評估的標準更是見仁見智,要達到相等價值的「對價關係」,透過法律規定的貨幣能維持公認的穩定價值。 功能三:計價單位 從以物易物的時代來看,舉「牛」跟「蘋果」為例,蘋果能分成小顆的體積,比碩大的牛更適合用來當計算價值的單位,拿一頭牛去換西瓜難以估價,相對十顆蘋果換兩顆西瓜更為合理。 當人們在談論「什麼是最好的貨幣?」其實就是在比較不同物品的三個面向「儲藏價值、交易功能、計價功能」,誰能發揮更好。 物品的價值會受到人、時、地、事、情的影響,隨著市場需求,扮演「最好」和「最偏好」的不同貨幣角色與功能,因此要隨便舉一個物品當貨幣很難。 在「萬物皆貨幣」的時代,以物易物的形式稱作「單向記帳制」,比如用蘋果換羊,用羊換鋤頭,但蘋果有分好壞,羊也有瘦弱之分,鋤頭對每個人的實用性更沒有一定標準,物品彼此的價值難以估量,導致經濟運作沒效率,因此當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地步,就要找尋一個合適流通的物品。 Q:貨幣通行廣泛,如何區辨其特性? 在古早時期以物易物的時代,萬物皆貨幣,只是隨著物質特性,具備不同強弱的三種貨幣功能。而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正是「通貨」(currency),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錢」。 錢是怎麼來的?綜觀各地古代文明發展,皆不約而同地以「黃金與白銀」作為貨幣,有這種共識是因為貴金屬的特性,包括稀有、不可造假、易辨別、方便攜帶、易保存、一致性、可分割與流動性等等,特別是「黃金」在前述條件表現最佳,自然形成「最佳」通貨價值,統一了世界貨幣的規格,終結「物品貨幣」的時代並帶人類邁向下一個「金融紀元」。 那麼貨幣當中的「法定貨幣」(Fiat Currency, Legal Tender)從何而來? 當黃金成為人類的共識通貨,行成貨幣「儲存價值、交易媒介、計價式單位」三個重要概念,黃金甚至定義了國家種族的安危,擁有越多黃金的國族越強大,統治者或政府也透過人們普遍對黃金本身價值的信任,從而伸延出第一代法幣的概念「金幣」。 但為了讓人民口袋的黃金或白銀等貴金屬,成為真正能保障國家安危的籌碼,統治者就透過制定法律或下達命令,設計出能代表貴金屬價值,或是讓人們能相信其價值以協調貨物交易的貨幣。 簡單來說,從大家手邊收走貴金屬,打造同等價值的流通貨幣,這就是第二代法幣的由來。 真實的服務與物品,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貨幣 真實的物品和服務才是價值所在,貨幣只是會計手段,就是個記帳技術。 回到開頭「以物易物的時代」,商品本身自帶價值、媒介、計價功能,交易時只記下「我有什麼,我換了哪些東西」,稱作「單向記帳制」。 進到「通貨」的時代,透過通貨當作物品中間的交易媒介(像香蕉換貝殼、貝殼換蘋果,貝殼具有換蘋果與香蕉的價值),這也是會計知識的源頭:導入第三個不相干的物品作為通貨,去敘述兩個不相干的交易,漸漸發展出「雙向記帳制」。 雙向記帳制創造今日金融的基礎,比如「通貨膨脹」就是第三方物品的價值膨脹,而沒有貨幣膨脹一詞,因為貨幣的實質內涵需要個別討論。 有了雙向記帳的會計技術,就能讓不同種類的法幣與黃金之間形成更精細的分工,發揮貨幣三大功能,讓人類能更自由地使用、操作貨幣,比如產生「借方」跟「貸方」的概念。…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