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argest accelerator in Greater South East Asia, managing 3 funds at US$ 176 million; portfolio includes 17LIVE (NYSE: YQ), 91APP (TWSE: 6741), Lalamove, KKday, ShopBack, Carousell, and iCHEF.
The largest accelerator in Greater South East Asia, managing 3 funds at US$ 176 million; portfolio includes 17LIVE (NYSE: YQ), 91APP (TWSE: 6741), Lalamove, KKday, ShopBack, Carousell, and iCHEF.
到底什麼是「錢包」?本集節目將從不同面向,拆解加密錢包的託管方式、意義,及使用時應該注意的細節。 「Web3大西進」是交易所XREX與區塊鏈媒體《Web3+》共同聯名製作的Podcast節目,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區塊鏈。 節目由XREX執行長黃耀文擔任主持人,在每一集的節目中,都會有他最犀利的觀察、評論。「Web3大西進」固定每雙週一於《數位時代》Podcast頻道更新,千萬不要錯過。 本集「Web3大西進」由XREX交易所共同創辦人暨營收長蕭滙宗(Winston),與XREX執行長辦公室資深總監尤芷薇(Yoyo),分享Web3錢包大哉問!一步一步帶大家打好基礎,從不同層面與面向了解加密貨幣錢包的託管方式,以及其背後的意義與使用時應該注意的細節。 本集摘要 錢包是自我託管的媒介,而自我託管是一種金融自主權 冷錢包、熱錢包怎麼分?各自的利與弊有哪些? 「無鑰即無幣,幣鑰為一體」(Not your keys, not your coins)是什麼意思? 錢包「地址」其實已經包含了你的「公鑰」? 99%選擇自我託管加密貨幣的人,可能會失去數位資產? Winston獨家分享自己的錢包使用經驗 剛入門的區塊鏈新手,應該使用哪種錢包?是否要用交易所? Web3錢包大哉問! Q:自我託管是什麼意思? 自我託管,意即資金安全性,意思為對於自己的資產、財產有掌控權,個人要負最大的責任,一樣的,當資產託管在銀行裡面,銀行要負最大的責任。 自我託管的概念: 第一個:要用何種方式儲藏屬於自己的價值 第二個:如何用來交易、計價 第三個:價值應該要跟著本人身分 第四個:存放與提領不應該要受到限制 以廣義的金錢來說,大家的認知應該是常見的法幣,例如新台幣、美金等等。法幣其實是一種貨幣,或是一個會計手段, 商品或是對社會貢獻的這類服務,才有真正的價值 ,以國內生產毛額(GDP)為例,就是人們透過新台幣去賺取對社會所付出的勞力、時間所應得的價值。 人們應該有自由選擇更好的價值儲藏方式、交易媒介、計價單位、貨幣,將這份價值換成美元、日幣、黃金、鑽石等等以利儲存。因為這是自己所付出的勞力所換來,不應該是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沒有價值。 Q:錢包跟自我託管的關係在哪? 區塊鏈世界中所說的錢包(Wallet),並非直接存放加密貨幣的地方,主要功能是放私鑰,錢包其實就是一個私鑰包,更精準的講法是拿來保護私鑰,私鑰的功能是支配鏈上位置內,所擁有的價值與資產。與其說擁有一個區塊鏈的錢包,其實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擁有一個加密數位貨幣的帳戶。 在分散式帳本中,有一個記載資產的位置,也就是接收虛擬資產的地址,這個地址就像銀行代號。 帳戶:在區塊鏈上面有一個記載資產的位置 帳號(地址):可當成是現實生活中的銀行代號 公鑰:驗證交易、加密(接收錢需要) 私鑰:簽署交易、解密(打錢時需要) Q:錢包「地址」其實已經包含了「公鑰」了嗎? 很少人提到公鑰,原因是錢包「地址」其實已經包含了「公鑰」,錢包地址是在區塊鏈上的位置,再加上公鑰一起加密而產生,可以想像成是銀行帳號,所以地址其實包含了公鑰,也就是能夠公開的密碼。 公鑰是公開的,主要是讓對方使用公鑰,去驗證交易是否為本人簽署,有了公鑰對方才能將錢傳送給你,如果要動用到資產,這時需要私鑰,有了私鑰,代表對於擁有地址內全部資產的所有權,也代表有權簽署交易。 Q:什麼是冷錢包、熱錢包? 錢包的功能是保護私鑰,可以分成冷錢包、熱錢包兩種載具。 冷錢包:私鑰載具為離線儲存,為硬體裝置 熱錢包: 私鑰載具為連網儲存,通常為擴充軟體或是手機App 簡單的例子來說,如果把資料儲存在硬碟裡,除非將硬碟連上網路,不然硬碟就是一個離線裝置,被駭風險低;若用的是Google雲端硬碟,隨時都跟網路連接在一起,被駭風險相對高。 很多人覺得冷錢包比較安全,原因是離線就比較難被駭,私鑰儲存在冷錢包的硬體裝置,當要簽署轉帳時,電腦需要連接冷錢包硬體裝置,因為裝置還會再設一層密碼,所以多一層的保護機制。 因為與網路連接,熱錢包相對來說較容易被駭,例如釣魚網站,假設不小心點選到網址,很可能會不小心授權私鑰,上述提到私鑰為資產的所有權,所以誰取得了私鑰,誰就有資產的訪問權,資產可能因此全部被駭走。 Q:冷錢包弄丟怎麼辦? 在生成私鑰時,會需要記下由12個英文單字組成的「助記詞」。… Read More
傳統金融的法規,可以直接套用在交易所上嗎?本集「Web3大西進」將分享傳統金融與區塊鏈金融的本質,以及交易所未來的監管方向。 「Web3大西進」是交易所XREX與區塊鏈媒體《Web3+》共同聯名製作的Podcast節目,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區塊鏈。 節目由XREX執行長黃耀文擔任主持人,在每一集的節目中,都會有他最犀利的觀察、評論。「Web3大西進」固定每雙週一於《數位時代》Podcast頻道更新,千萬不要錯過。 本集「Web3大西進」由主持人XREX共同創辦人黃耀文,與XREX共同創辦人蕭宗滙,分享傳統金融與區塊鏈金融的本質,以及交易所未來的監管方向,探討未來的區塊鏈發展,以下是本集內容精華。 本集摘要 「金融」就是「金融」:區塊鏈金融與傳統金融的本質相同 交易所如果是一家金融機構,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為什麼傳統金融的法規,不能完全直接套用在區塊鏈金融上,卻值得參考? 2023年所有交易所業者,都應將自己視為一家金融機構 區塊鏈金融的監管該怎麼設計?交易所又如何做出貢獻? 區塊鏈金融帶來了什麼價值?未來的發展又會如何? 傳統金融與區塊鏈金融的差別? Q:為什麼懂傳統金融,就能看懂區塊鏈金融? 不管傳統金融還是區塊鏈金融,金融就是金融,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金融本質其實就是協調社會資源,創造設社會經濟的效益,提高效率,其實就是在為富人理財,同時也在為一般人創造機會,這其實就是金融。兩者只是因為應用的技術不同,所以服務的方式或體驗會不同,但金融的本質是相同的。 交易所在傳統金融的定位為何? Q:如果用傳統金融的精細分工方式,交易所的角色是什麼? 在傳統金融的金融機構,不外乎為央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等,交易所的本質很簡單,它就是一個市場,可以想像成早上去菜市場,有買家與賣家,有人要買、賣比特幣,我們要如何有效率讓買家、賣家能夠快速完成交易。其實跟股票交易所、外匯交易所是一樣的,只是買賣的東西不同。 除了效率以外,市場還有信任度的問題,買賣雙方不認識彼此,需要中介型的機構來處理這件事情,在傳統金融,任何交易市場都會被規範,該發生的事情都已經發生過好幾次,也因此有相對應的法令來監管。 要形容一個交易市場好不好,其實是看它的效率高不高,很少人會去思考到安不安全,比如說今天想買台股,一般人可能不會去想說台灣證交所安不安全,或者是台積電股票會不會被駭,買期貨、外匯都一樣,這樣子的原因是因為大家倚賴監管單位,都已經把規範例的清清楚楚了,像是銀行可以做什麼?券商可以做什麼?彼此的角色分工已經都很清楚。 交易所就是一個交易市場,促進成交的效率,降低人與人信任的問題,當把錢存到銀行,是把你的錢借給銀行,我存100萬在銀行等於我借給銀行100萬,銀行就顯示我有100萬的餘額,那銀行再把這些錢去做房貸等等,銀行被嚴格監管,背後就會有保險、政府可以最後救援,結構性的去分攤系統性風險。 但是很多交易所也把自己當作銀行,比如說收到用戶的100顆比特幣,暫時拿去換成USDT、ETH等加密貨幣,只要儲備的價值是超額、多過這100顆的比特幣價值就可以,像是這樣的儲備運營,是銀行在做的,如果說是單純交易所把自己單純定位成市場、券商,是完全不會動用到用戶的錢,屬於託管方,放進來的錢代表委賣,媒合到他們想要的價錢。 今年為交易所監管元年?未來的產業發展與潛力有哪些? Q:傳統金融的管制已經相對成熟,加密貨幣交易所會傾向直接套用嗎? 不適合完全套用,當整個生態要成熟,監管、會計原則、交易平台、託管商與銀行的建構都需要完善,也要先能訓練大量的會計師、稽核師。 應該要是這些準備都就緒了,傳統金融機構才進來,而現在是相反,會計師、稽核師還沒準備,金融方就先進來,且很少有懂產業的會計師或是有能力稽核交易所的稽核師。 我們要先證明區塊鏈技術能夠真的改變現實痛點,因為這個新的技術加入變得更好,第二要有大量的人願意採用,當條件都達成後,才有必要去花資源,去改變法令,或是另一種比較不樂見的情況,當有太多受害者時,法令監管自然會介入。 Q:區塊鏈金融的下一哩路是什麼? 期待金管會四月時,能夠對於加密產業提出一個新的政策,我自己非常期待金管會底下銀行局、證期局,能夠成為產業的主管機關,目前國內沒有真正加密貨幣的主管機關,只有在反洗錢方面,需要去跟金管會完成登記,在沒有主管機關狀況下,產業很難有健全的發展。 Q:2023年是合規元年,交易所業者是否應該將自己視為一家金融機構? 應該,傳統金融與區塊鏈金融本質上並無不一樣,區塊鏈金融不要再自己創造名詞,尤其跟會計有關,區塊鏈技術衍生出許多應用,也衍生了金融機構像是交易所,而交易所應該將自己演示成傳統金融中的機構一樣,以及分工精細,而不是銀行加上券商,銀行加上交易市場,甚至是券商兼託管兼造市。 沿用既有框架的準則來用才會比較好,目前應該是交易所要自己先做好監管、內控、稽核等等,加速外部會計師動作,資產、負債證明,讓會計師的抽樣可以便宜、快速。 Q:區塊鏈金融帶來了哪些價值?仍有前景未來的嗎? 金融的本質除了為富人理財,也是為一般人創造機會,我認為,區塊鏈針對後者可以做的比傳統金融還好,由於傳統金融需要許多的心力再做全面性回穩,與更多的監管,但也帶來許多人權問題。 比如說,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金融服務是相對脆弱,在台灣或許無法感受深刻,但其實有許多國家因此受苦,再為一般人創造機會,「做給大家看,比較重要。」我們要先證明這是一個有用的科技,生態系才會慢慢建起來。 區塊鏈、Web3對人類帶來的正向影響,第一個發揮的會是在新興市場(指經濟、社會和人類發展指標較低的國家),尤其是在金融的自主權上面,生在土耳其等等在伊拉克等國家,所賺來的錢沒有辦法自主擁有,在透過簡單的區塊鏈技術錢包的使用,能夠投資自己想要的標的,或是換成數位美金等等,也很期待未來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發展。除此之外還有去中心化的身份證明,當國家不保證永遠存在的時候,你仍有一個永續的身分。 本文轉載自《【Web3大西進】所有交易所業者,都應把自己視為金融機構!區塊鏈金融帶來了什麼價值?》… Read More
2022 年加密貨幣界的大事件,絕對必須要提到以太坊 (Ethereum) 的重大升級,又被稱為「合併」(The Merge)。根據最新消息,預計是在 9 月分段進行,重點時間為 9 月 6 日與 9月 10 日到 9 月 20 日之間,合併後將正式於以太坊區塊鏈啟用持有量證明機制 (Proof of Stake,後統稱PoS)。 以太坊是目前市值全球第二大區塊鏈,一直以工作量證明 (Proof of Work,後統稱 PoW)共識機制來記錄鏈上交易之有效性。本次升級對於加密貨幣市場將會是重要時刻;在升級前的幾個月,市場就已經吵得沸沸揚揚,甚至有呼籲用戶提前換幣的詐騙出現。在如此動盪的時刻,該如何應對? XREX 資安團隊整理了以太坊「合併」帶來的改變,並分享如何在 PoW 與 PoS 轉換的陣痛期間,保護自己的數位資產,以免誤入詐騙陷阱。 投資詐騙一直在你我生活之中,任何變動改變甚至是混亂恐慌的時期,對詐騙者而言都是一個宰割肥羊的好時機。因此,謹記冷靜面對,熟悉技術操作,方能跳脫詐騙迴圈。 以太坊「合併」究竟是什麼? 背景在過去七年中,以太坊一直在為更新成 PoS 做準備;本次升級與過往不同,分為營運商與以太坊更新兩個面向: 1. 營運商 需要同時更新共識層 (CL) 與執行層 (EL) 用戶端。以往只要更新其中一層,盡量避免影響用戶交易。但這次不同,各交易平台已陸續公告將短暫停止以太坊鏈上服務,待合併後確保以太坊網路穩定才會恢復服務。例如 XREX 早前的公告。 2. 以太坊更新 (分兩段進行) 第一階段名為… Read More
到底什麼是「錢包」?本集節目將從不同面向,拆解加密錢包的託管方式、意義,及使用時應該注意的細節。 「Web3大西進」是交易所XREX與區塊鏈媒體《Web3+》共同聯名製作的Podcast節目,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區塊鏈。 節目由XREX執行長黃耀文擔任主持人,在每一集的節目中,都會有他最犀利的觀察、評論。「Web3大西進」固定每雙週一於《數位時代》Podcast頻道更新,千萬不要錯過。 本集「Web3大西進」由XREX交易所共同創辦人暨營收長蕭滙宗(Winston),與XREX執行長辦公室資深總監尤芷薇(Yoyo),分享Web3錢包大哉問!一步一步帶大家打好基礎,從不同層面與面向了解加密貨幣錢包的託管方式,以及其背後的意義與使用時應該注意的細節。 本集摘要 錢包是自我託管的媒介,而自我託管是一種金融自主權 冷錢包、熱錢包怎麼分?各自的利與弊有哪些? 「無鑰即無幣,幣鑰為一體」(Not your keys, not your coins)是什麼意思? 錢包「地址」其實已經包含了你的「公鑰」? 99%選擇自我託管加密貨幣的人,可能會失去數位資產? Winston獨家分享自己的錢包使用經驗 剛入門的區塊鏈新手,應該使用哪種錢包?是否要用交易所? Web3錢包大哉問! Q:自我託管是什麼意思? 自我託管,意即資金安全性,意思為對於自己的資產、財產有掌控權,個人要負最大的責任,一樣的,當資產託管在銀行裡面,銀行要負最大的責任。 自我託管的概念: 第一個:要用何種方式儲藏屬於自己的價值 第二個:如何用來交易、計價 第三個:價值應該要跟著本人身分 第四個:存放與提領不應該要受到限制 以廣義的金錢來說,大家的認知應該是常見的法幣,例如新台幣、美金等等。法幣其實是一種貨幣,或是一個會計手段, 商品或是對社會貢獻的這類服務,才有真正的價值 ,以國內生產毛額(GDP)為例,就是人們透過新台幣去賺取對社會所付出的勞力、時間所應得的價值。 人們應該有自由選擇更好的價值儲藏方式、交易媒介、計價單位、貨幣,將這份價值換成美元、日幣、黃金、鑽石等等以利儲存。因為這是自己所付出的勞力所換來,不應該是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沒有價值。 Q:錢包跟自我託管的關係在哪? 區塊鏈世界中所說的錢包(Wallet),並非直接存放加密貨幣的地方,主要功能是放私鑰,錢包其實就是一個私鑰包,更精準的講法是拿來保護私鑰,私鑰的功能是支配鏈上位置內,所擁有的價值與資產。與其說擁有一個區塊鏈的錢包,其實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擁有一個加密數位貨幣的帳戶。 在分散式帳本中,有一個記載資產的位置,也就是接收虛擬資產的地址,這個地址就像銀行代號。 帳戶:在區塊鏈上面有一個記載資產的位置 帳號(地址):可當成是現實生活中的銀行代號 公鑰:驗證交易、加密(接收錢需要) 私鑰:簽署交易、解密(打錢時需要) Q:錢包「地址」其實已經包含了「公鑰」了嗎? 很少人提到公鑰,原因是錢包「地址」其實已經包含了「公鑰」,錢包地址是在區塊鏈上的位置,再加上公鑰一起加密而產生,可以想像成是銀行帳號,所以地址其實包含了公鑰,也就是能夠公開的密碼。 公鑰是公開的,主要是讓對方使用公鑰,去驗證交易是否為本人簽署,有了公鑰對方才能將錢傳送給你,如果要動用到資產,這時需要私鑰,有了私鑰,代表對於擁有地址內全部資產的所有權,也代表有權簽署交易。 Q:什麼是冷錢包、熱錢包? 錢包的功能是保護私鑰,可以分成冷錢包、熱錢包兩種載具。 冷錢包:私鑰載具為離線儲存,為硬體裝置 熱錢包: 私鑰載具為連網儲存,通常為擴充軟體或是手機App 簡單的例子來說,如果把資料儲存在硬碟裡,除非將硬碟連上網路,不然硬碟就是一個離線裝置,被駭風險低;若用的是Google雲端硬碟,隨時都跟網路連接在一起,被駭風險相對高。 很多人覺得冷錢包比較安全,原因是離線就比較難被駭,私鑰儲存在冷錢包的硬體裝置,當要簽署轉帳時,電腦需要連接冷錢包硬體裝置,因為裝置還會再設一層密碼,所以多一層的保護機制。 因為與網路連接,熱錢包相對來說較容易被駭,例如釣魚網站,假設不小心點選到網址,很可能會不小心授權私鑰,上述提到私鑰為資產的所有權,所以誰取得了私鑰,誰就有資產的訪問權,資產可能因此全部被駭走。 Q:冷錢包弄丟怎麼辦? 在生成私鑰時,會需要記下由12個英文單字組成的「助記詞」。… Read More
傳統金融的法規,可以直接套用在交易所上嗎?本集「Web3大西進」將分享傳統金融與區塊鏈金融的本質,以及交易所未來的監管方向。 「Web3大西進」是交易所XREX與區塊鏈媒體《Web3+》共同聯名製作的Podcast節目,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區塊鏈。 節目由XREX執行長黃耀文擔任主持人,在每一集的節目中,都會有他最犀利的觀察、評論。「Web3大西進」固定每雙週一於《數位時代》Podcast頻道更新,千萬不要錯過。 本集「Web3大西進」由主持人XREX共同創辦人黃耀文,與XREX共同創辦人蕭宗滙,分享傳統金融與區塊鏈金融的本質,以及交易所未來的監管方向,探討未來的區塊鏈發展,以下是本集內容精華。 本集摘要 「金融」就是「金融」:區塊鏈金融與傳統金融的本質相同 交易所如果是一家金融機構,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為什麼傳統金融的法規,不能完全直接套用在區塊鏈金融上,卻值得參考? 2023年所有交易所業者,都應將自己視為一家金融機構 區塊鏈金融的監管該怎麼設計?交易所又如何做出貢獻? 區塊鏈金融帶來了什麼價值?未來的發展又會如何? 傳統金融與區塊鏈金融的差別? Q:為什麼懂傳統金融,就能看懂區塊鏈金融? 不管傳統金融還是區塊鏈金融,金融就是金融,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金融本質其實就是協調社會資源,創造設社會經濟的效益,提高效率,其實就是在為富人理財,同時也在為一般人創造機會,這其實就是金融。兩者只是因為應用的技術不同,所以服務的方式或體驗會不同,但金融的本質是相同的。 交易所在傳統金融的定位為何? Q:如果用傳統金融的精細分工方式,交易所的角色是什麼? 在傳統金融的金融機構,不外乎為央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等,交易所的本質很簡單,它就是一個市場,可以想像成早上去菜市場,有買家與賣家,有人要買、賣比特幣,我們要如何有效率讓買家、賣家能夠快速完成交易。其實跟股票交易所、外匯交易所是一樣的,只是買賣的東西不同。 除了效率以外,市場還有信任度的問題,買賣雙方不認識彼此,需要中介型的機構來處理這件事情,在傳統金融,任何交易市場都會被規範,該發生的事情都已經發生過好幾次,也因此有相對應的法令來監管。 要形容一個交易市場好不好,其實是看它的效率高不高,很少人會去思考到安不安全,比如說今天想買台股,一般人可能不會去想說台灣證交所安不安全,或者是台積電股票會不會被駭,買期貨、外匯都一樣,這樣子的原因是因為大家倚賴監管單位,都已經把規範例的清清楚楚了,像是銀行可以做什麼?券商可以做什麼?彼此的角色分工已經都很清楚。 交易所就是一個交易市場,促進成交的效率,降低人與人信任的問題,當把錢存到銀行,是把你的錢借給銀行,我存100萬在銀行等於我借給銀行100萬,銀行就顯示我有100萬的餘額,那銀行再把這些錢去做房貸等等,銀行被嚴格監管,背後就會有保險、政府可以最後救援,結構性的去分攤系統性風險。 但是很多交易所也把自己當作銀行,比如說收到用戶的100顆比特幣,暫時拿去換成USDT、ETH等加密貨幣,只要儲備的價值是超額、多過這100顆的比特幣價值就可以,像是這樣的儲備運營,是銀行在做的,如果說是單純交易所把自己單純定位成市場、券商,是完全不會動用到用戶的錢,屬於託管方,放進來的錢代表委賣,媒合到他們想要的價錢。 今年為交易所監管元年?未來的產業發展與潛力有哪些? Q:傳統金融的管制已經相對成熟,加密貨幣交易所會傾向直接套用嗎? 不適合完全套用,當整個生態要成熟,監管、會計原則、交易平台、託管商與銀行的建構都需要完善,也要先能訓練大量的會計師、稽核師。 應該要是這些準備都就緒了,傳統金融機構才進來,而現在是相反,會計師、稽核師還沒準備,金融方就先進來,且很少有懂產業的會計師或是有能力稽核交易所的稽核師。 我們要先證明區塊鏈技術能夠真的改變現實痛點,因為這個新的技術加入變得更好,第二要有大量的人願意採用,當條件都達成後,才有必要去花資源,去改變法令,或是另一種比較不樂見的情況,當有太多受害者時,法令監管自然會介入。 Q:區塊鏈金融的下一哩路是什麼? 期待金管會四月時,能夠對於加密產業提出一個新的政策,我自己非常期待金管會底下銀行局、證期局,能夠成為產業的主管機關,目前國內沒有真正加密貨幣的主管機關,只有在反洗錢方面,需要去跟金管會完成登記,在沒有主管機關狀況下,產業很難有健全的發展。 Q:2023年是合規元年,交易所業者是否應該將自己視為一家金融機構? 應該,傳統金融與區塊鏈金融本質上並無不一樣,區塊鏈金融不要再自己創造名詞,尤其跟會計有關,區塊鏈技術衍生出許多應用,也衍生了金融機構像是交易所,而交易所應該將自己演示成傳統金融中的機構一樣,以及分工精細,而不是銀行加上券商,銀行加上交易市場,甚至是券商兼託管兼造市。 沿用既有框架的準則來用才會比較好,目前應該是交易所要自己先做好監管、內控、稽核等等,加速外部會計師動作,資產、負債證明,讓會計師的抽樣可以便宜、快速。 Q:區塊鏈金融帶來了哪些價值?仍有前景未來的嗎? 金融的本質除了為富人理財,也是為一般人創造機會,我認為,區塊鏈針對後者可以做的比傳統金融還好,由於傳統金融需要許多的心力再做全面性回穩,與更多的監管,但也帶來許多人權問題。 比如說,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金融服務是相對脆弱,在台灣或許無法感受深刻,但其實有許多國家因此受苦,再為一般人創造機會,「做給大家看,比較重要。」我們要先證明這是一個有用的科技,生態系才會慢慢建起來。 區塊鏈、Web3對人類帶來的正向影響,第一個發揮的會是在新興市場(指經濟、社會和人類發展指標較低的國家),尤其是在金融的自主權上面,生在土耳其等等在伊拉克等國家,所賺來的錢沒有辦法自主擁有,在透過簡單的區塊鏈技術錢包的使用,能夠投資自己想要的標的,或是換成數位美金等等,也很期待未來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發展。除此之外還有去中心化的身份證明,當國家不保證永遠存在的時候,你仍有一個永續的身分。 本文轉載自《【Web3大西進】所有交易所業者,都應把自己視為金融機構!區塊鏈金融帶來了什麼價值?》… Read More
2022 年加密貨幣界的大事件,絕對必須要提到以太坊 (Ethereum) 的重大升級,又被稱為「合併」(The Merge)。根據最新消息,預計是在 9 月分段進行,重點時間為 9 月 6 日與 9月 10 日到 9 月 20 日之間,合併後將正式於以太坊區塊鏈啟用持有量證明機制 (Proof of Stake,後統稱PoS)。 以太坊是目前市值全球第二大區塊鏈,一直以工作量證明 (Proof of Work,後統稱 PoW)共識機制來記錄鏈上交易之有效性。本次升級對於加密貨幣市場將會是重要時刻;在升級前的幾個月,市場就已經吵得沸沸揚揚,甚至有呼籲用戶提前換幣的詐騙出現。在如此動盪的時刻,該如何應對? XREX 資安團隊整理了以太坊「合併」帶來的改變,並分享如何在 PoW 與 PoS 轉換的陣痛期間,保護自己的數位資產,以免誤入詐騙陷阱。 投資詐騙一直在你我生活之中,任何變動改變甚至是混亂恐慌的時期,對詐騙者而言都是一個宰割肥羊的好時機。因此,謹記冷靜面對,熟悉技術操作,方能跳脫詐騙迴圈。 以太坊「合併」究竟是什麼? 背景在過去七年中,以太坊一直在為更新成 PoS 做準備;本次升級與過往不同,分為營運商與以太坊更新兩個面向: 1. 營運商 需要同時更新共識層 (CL) 與執行層 (EL) 用戶端。以往只要更新其中一層,盡量避免影響用戶交易。但這次不同,各交易平台已陸續公告將短暫停止以太坊鏈上服務,待合併後確保以太坊網路穩定才會恢復服務。例如 XREX 早前的公告。 2. 以太坊更新 (分兩段進行) 第一階段名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