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市場動態
產業市場動態
12/06/2024
作者/高敬原 Carlos 明天(13 日)台灣虛擬通貨產業即將迎來歷史性的一刻,中華民國虛擬通貨商業同業公會(下稱虛擬通貨公會)將在本週四(6/13)召開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第一次理監事聯席會議。這一步,象徵台灣的虛擬通貨產業從過去的灰色地帶,轉變成一個政府認可的新興產業別,更是台灣循序漸進推動產業監管的最好示範。 區塊鏈(blockchain)是網際網路之後問世的科技技術中,第一個在台灣成立公會的產業,目前由金融監督管理委員(下稱金管會)證券期貨局(下稱證期局)為其主管機關。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虛擬通貨在台灣不只沒有主管機關,加密貨幣在法律上的定位究竟是「貨幣」、「金融產品」還是「商品」也未有定論,甚至在台灣曾被認定為「虛擬商品」而非「資產」,也因為許多與加密貨幣有關的負面新聞頻傳,許多人對加密貨幣貼上了污名化的標籤,也連帶地讓虛擬通貨產業的發展面臨強大逆風。 科技技術是中性的,產業中也有許多努力不懈,希望能讓產業正常發展,並為人類社會帶來正向貢獻的業者。如今,在金管會的要求下,由通過金管會洗錢防制法令遵循聲明的業者組成虛擬通貨公會,將在 13 日正式成立,象徵著虛擬通貨在台灣正式邁入產業化的時代。 根據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於 6 月 12 日在立院財政委會的「《洗錢防制法》修正草案與《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之制定對於防制虛擬資產及交易業務事業(VASP)淪為詐騙工具」及「虛擬資產專法制定進程」專題報告,有關VASP相關事項之管理,係依漸進納管方式,共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發布「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下稱 VASP 洗防辦法),開始納管 VASP。 第二階段:推動設立 VASP 同業公會,並制定自律規範管理。 第三階段:於洗錢防制法增訂 VASP 登記制、明確 VASP 定義及對非法業者課以刑事責任等以加強管理,並研議於子法中採差異化管理。 第四階段:推動虛擬資產管理專法立法,以有效納管市場行為,同時促進金融科技及VASP產業健全發展。 #第一階段:洗錢防制 2017 年在 ICO(首次代幣發行)熱潮的帶動下,台灣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加密貨幣發展,但當時並沒有任何有關的監管政策與法規,政府決定先從「洗錢防治」下手。 為了制定出一套可行的遊戲規則,當年曾有過採取「聲明制」或「許可制」的討論。台灣金融科技協會名譽理事長,也是虛擬通貨公會籌備會總顧問蔡玉玲,曾在 XREX 共同製作的 Podcast 節目《Web3 大西進》中分享,2018 年當時她在臺灣區塊鏈大聯盟法規組擔任召集人及指導委員,在制訂虛擬通貨監管政策的過程中,曾有一派聲音提出要採用「許可制」,也就是想要業者必須要經過主管機關的許可,才能夠經營虛擬通貨業務的制度。 蔡玉玲回憶,成立公會的構想,早在 2018 年推行洗錢防治聲明時就曾經被提出過,當時產業和幣圈都還很不成熟,一切都在摸索,很難做太過細緻的規範,要成立一個受到監管的公會,必須等到產業發展足夠成熟再推。她強調,做事情必須要考慮對的時機和對的方式,在不明確商業環境底下,管理會變得非常困難,「產業很辛苦,政府會很痛苦……時間的沈澱,有其必要性。」 所幸後來政府採納意見,決定先指定金管會為「虛擬通貨洗錢防治聲明」的主辦單位,而不是直接採用「許可」的制度去管理加密產業。 隔年(2018) 11月 7 日,立法院修正洗錢防制法,將「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之事業」納入洗錢防制法監管體系,並由行政院指定金管會,作為虛擬通貨平台業者的洗錢防制主管機關;接著在 2021 年 6 月 30… Read More
產業市場動態
12/04/2024
報告作者:陳梅慧 Miffy、尤芷薇 Yoyo 中文版最新報告請點此下載 An English version of this report can be found here 報告發布時程 中文版 v1.2 報告發布時間:2024 年 4 月 12 日 英文版 v1.2 報告發布時間:2024 年 8 月 06 日 備註:本份報告的完整版本已提交相關執法單位。 一、 事件背景 被稱為台版 N 號房的「創意私房」有大量不法偷拍的未成年性影像,也因為藝人黃子佼被揭露從該平台購買影片且為高級會員,近期受到大量關注。衛福部長薛瑞元 10 日也在立法院表示,將於當日發文給數發部對「創意私房」進行網域封鎖。但是封網之後呢?這些透過兒少剝削以及偷拍而獲利的人,究竟是誰?又是否可以將他們繩之以法? 長期經營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相關內容的《區塊勢》在其臉書粉專貼文,以網址搭配全球資訊網的數位檔案館「網路時光機」,取得 4 個「創意私房」在不同時期使用的「非託管型」收款錢包地址,: 資料來源 / XREX 整理「創意私房」非託管型錢包地址 XREX 交易所區塊鏈金融犯罪調查師陳梅慧 Miffy 延續以上錢包資訊,進一步追查這… Read More
產業市場動態
16/10/2023
本文作者 / 黃耀文 Wayne Huang、陳安祖 Andrew Chen、尤芷薇 Yoyo Yu 本文首刊於鏈新聞 由 TangibleDAO 發行的美元穩定幣 Real USD($USDR)在昨晚(11 號)與美元脫鉤,跌幅達50%。Real USD 是 Polygon 鏈上總鎖倉價值第四大的協議,在穩定幣的應用越來越廣,從投資買賣加密貨幣的功能,一直到真實世界的跨境支付等金融應用,$USDR 的脫鉤值得我們關注並再次省思,穩定幣的角色究竟為何?也因為這樣的角色,它應該有什麼樣的設計與規範? $USDR 有兩個特色,第一它主要以房地產為儲備,第二是它將儲備,也就是房地產的獲利,反饋給使用者。「配息穩定幣」是一種一方面作為支付工具,一方面又將自身的獲利,返利給使用者的一種穩定幣類型。最近這類題目,在區塊鏈產業非常火紅,但大家對風險的討論與認知,顯然不足。 穩定幣的「貨幣流速」 (money velocity) 不足,是個風險 任何貨幣的第一防線是「交易場景與使用頻率」,也就是其「貨幣流速」。穩定幣被當作「支付工具」,整個系統是否能「穩定」,整個產品是否有與市場契合 (Product Market Fit),最重要的指標並非發行量或用戶數,而是: -它被「使用」的頻率有多高? -使用者是否因「支付」和「交易」需求,而持有此貨幣並頻繁地使用它? 更白話一點,就是此款穩定幣,是否有有豐富的交易相關應用場景,並且被頻繁使用與交易。 舉例來說,USDT 在新興市場,例如:印度、非洲、中東、南美洲等國家與地區很受到歡迎,無論是中小型企業用來做跨境支付、清算與結算工具,還是個人的加密貨幣投資、資產配置等等,USDT 都是最重要的媒介與單位。USDC 則是大型金融機構之間,在做大額交易與清結算時愛用的穩定幣,又或是在買賣加密貨幣之間,轉換為 USDC 安全暫存。 「配息穩定幣」的風險在於,當一款貨幣不被當成「支付工具」,而是被視為「投資工具」,那麼很可能,大家入手它、持有它的原因,不是要用於交易,而是當作一種投資。那將造成此款貨幣發行量大,流速卻低;此時,當它的投報率降低時,持有者沒有理由繼續持有,非持有者也沒有理由接手,快速形成巨大賣壓,造成背後儲備的擠兌壓力。 如果我們量化一款貨幣的多種危險因子,那麼: 貨幣危險因子.1 = 發行量 / 流速 也就是說,發行量大而流速低,是任何貨幣的一大危險因子,而「配息穩定幣」只要沒有豐富的支付應用場景,就很容易觸發此危險因子(註一)。 回顧之前 Terra… Read More
產業市場動態
01/03/2023
2023 年 2 月 23 日 / 台北,台灣— 由臺灣金融科技協會主辦的 2023 金融科技趨勢論壇 23 號在台北揭幕,本次論壇主軸是「虛擬資產國際監理趨勢」,在 2022 發生的一連串的事件,包括全球第二大交易所 FTX 破產以及多個加密貨幣借貸平台倒閉後,更顯重要。臺灣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前行政院政務委員蔡玉玲為論壇揭幕。 Read More
產業市場動態
22/11/2022
如同我們在前一篇文章 《FTX 破產後:「償付證明」才可證明沒有挪用用戶資產,不是「儲備證明 》 中所說,加密貨幣交易所要證明自己沒有挪用用戶資產,必須要出具用戶資產的「代管資產償付能力證明」,而這個償付能力證明,必須包含用戶資產的「代管資產證明」與「代管負債證明」。 圖一:代管資產償付能力,應包括「代管資產」與「代管負債」兩項 「代管負債證明」的目的,是為了證明交易所出具的的「代管資產證明」(部分同業稱「儲備證明」),也就是交易所錢包中所代管,屬於用戶的數位資產,是否等同用戶存入交易所的數位資產類別與數量,當用戶存入 1 枚比特幣,「代管負債證明」與「代管資產證明」中,也都應該有 1 枚比特幣,而不是等值或不等值的其他數位資產。經由「代管資產證明」與「代管負債證明」交叉比對,才能知道交易所是任意移動或盜用其所代管的用戶資產。 「代管資產證明」因為都是區塊鏈上的資產,受惠於區塊鏈公開透明的技術特性,比較容易準備,但是「代管負債證明」相對困難,因為使用者餘額資料,都存在於中央化的資料庫中。其實先前就已有相關的演算法來驗證「代管負債證明」,並且已經歷經了三代的演進,只是 FTX 破產的風暴,讓這項技術受到更多的關注,也有越來越多多團隊與人才,願意投注資源和時間去優化。這方面最早被產業應用的技術,就是近期引發許多討論的 Merkle tree。 圖二:判斷交易所是否挪用用戶資產的「用戶資產償付證明」涵蓋範圍 備註:本文中所探討的「代管負債證明」,主要聚焦於交易所代管用戶資產的負債證明,如圖二所示,為紅色框中所涵蓋的範圍,也就是用戶在交易所存放的數位資產餘額,之後文章中所提及「代管負債」,也皆是以代管用戶資產部分,為聚焦討論領域。 本文將討論從 Merkle tree 開始的三代技術演化,分享「代管負債證明」的實作方式與挑戰外,也會揭露一些常見的作弊手法,讓大家更能知道如何防範與判別。 第一代 Merkle Tree 負債證明 Merkle tree 又被稱為「雜湊樹」或「默克爾樹」,是一個基於哈希演算法 (hash,或稱雜湊演算法) 的數位簽章技術,是 1988 年由喬治亞理工學院資訊安全中心主任 Ralph Merkle 教授所 提出 。雖然因為 FTX 破產,Merkle tree 才似乎因為大家追求「償付能力證明」而再次被關注,但是中本聰 2008 年發表的 比特幣白皮書 中僅有七篇的引述,其中就有三篇是與 Merkle tree 相關;Merkle tree… Read More
產業市場動態
22/11/2022
全球前三大交易所 FTX 無預警破產,留下超過 90 億美元的資金缺口,世界各地的加密貨幣投資散戶與 Web3 風投基金、機構、銀行瞬間血本無歸、求償無門。曾經在金融風暴時負責負責監督安然 (Enron) 清算,本次擔任 FTX 清算資產負責人的 John Ray,近日向美國法院提交報告,首次披露 FTX 的財務狀況,他表示:「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從未見過一家公司如此徹底失敗的經營方式與如此缺乏信賴機制的財務資訊。從系統的支離破碎到監管不力,一直到由一小撮缺乏經驗且具有潛在風險的人來做集權式管理,這種情況真是史無前例。」 FTX 破產與風險蔓延引爆的骨牌效應,依然會在接下來幾週甚至更長的時間,帶來高度的不確定性及潛在危機,此事件也暴露出:相對仍在早期的 Web3 產業,從散戶到機構,從業者到會計師,從經營團隊到外部投資人,大多都尚未具備對交易所風險評估與財務驗證的成熟能力。同時,這也讓極具潛力的 Web3 產業,在高速成長與快速成長的路上,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烏雲,必須面對社會高度的不信任和質疑。 XREX 身為擁有多國執照與許可登記的國際交易所,我們心中不斷地思考許多問題,「這個產業,該如何走下去?」、「這樣的信任赤字,可以如何有效消除?」、「這世上不是沒有好的交易所,難道我們永遠要被社會質疑?」我們相信,這也是許多默默耕耘的 Web3 業者相同的憂心。有很多人和我們一樣,希望以區塊鏈技術創造更好的人類未來,在 FTX 風暴之後,我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完善風險評估與驗證標準,這件事情沒有人應該打模糊仗。 如果您有在使用交易所,這個議題即使有些艱澀,卻是絕對必要多花時間了解的,因為唯有使用者自己具備能力可以評估一家交易所的安全性,才能主動偵測風險,不被錯誤或惡意誤導的資訊所騙;另一方面,在自己身上投資時間累積金融技術與知識,永遠不會有損失。XREX 相信,唯有越來越多人有成熟的能力與正確的方法來評估並監督交易所,整個 Web3 產業才能茁壯與升級。 「儲備證明」(Proof of Reserves, PoR) 是最近最受到關注的議題,很多國內外的交易所都宣稱未來會出具儲備證明。為何 XREX 認為儲備證明不但效用不大,甚至可能帶給大眾錯誤的信任? 什麼是「儲備證明」?為什麼「償付能力證明」更好? 從三箭資本破產、Terra Luna 崩盤一直到現在的 FTX 清算,帶給我們最大的省思,是業者究竟是否擁挪用了用戶資產?大家可以發現,這裡面包含兩個要素:「代管資產」和「代管負債」(也就是用戶的餘額總和)。 圖一:代管資產償付能力,應包括「代管資產」與「代管負債」兩項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說,單純只有提交「代管資產證明」(部分同業稱:「儲備證明」)效用不大,因為少了另一個要素:「代管負債」(也就是用戶的餘額總和)。 同時,在「代管資產」的部分,XREX 選擇不使用「儲備」一詞,是因為交易所不是銀行,銀行可以合法執行「部分準備金制度」(fractional reserve),可以積極地管理儲備,包括:對外貸款、投資債券等等,但交易所不行。交易所不能挪用用戶資產,因此並非傳統中的「儲備」概念。交易所僅是「代管」(custody)用戶資產,所以我們避開「儲備」而改用「代管資產」,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與誤解。 提升所有使用者對於交易所風險的評估能力、監督能力,是加速產業進步的最佳方法之一。XREX… Read More
產業市場動態
21/11/2022
在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 FTX 爆發流動性危機後,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 (Binance)和 FTX 於 11 月 8 日簽訂無拘束力收購意向書 (Non-binding, LOI),卻旋即宣布因為盡職調查的過程的發現而放棄收購。FTX 這種全球大型中心交易所(CEX)的殞落,造成幣市與加密貨幣產業的劇烈震盪,許多見過大風大浪的投資人也都因為這波危機而大驚失色。 上一波加密貨幣借貸平台 Voyager 和 Celsius 淪陷所掀起的恐慌還未平,FTX 危機這波又起,這些大型知名加密貨幣交易所的聲望似乎已岌岌可危,諷刺的是,FTX 和其創辦人 Sam Bankman-Fried 在前一波危機中,還出手把借貸平台 BlockFi 從倒閉危機中救起,如今卻是泥菩薩過江。 這波 FTX 破產,除了對幣圈造成多層面的影響,更凸顯了加密貨幣生態系所面臨的系統性危機不容忽視。「系統性危機」一詞是傳統金融的專業用語,指的是業界內單一或一群體法人的不穩定性蔓延到整個金融體系之中,因為業內大大小小相互依存的連通性而造成系統動盪。 本篇文章將進一步討論,持續升高的系統性危機可能會帶來的嚴重後果,及其可能對幣圈生態系、加密貨幣市場、中心化服務商、去中心化金融機構所造成的影響。 權力過度集中,爆發危機就成骨牌效應 FTX 在危機爆發前,是全球極度強勢的交易所之一,但在這波危機後,FTX 的消亡,將讓幣圈更加受到單一強勢平台,也就是幣安的主導。幣安的業務範圍日益擴大,從現貨交易、P2P 交易、場外交易、衍生性商品交易等範疇,無一不見其身影,也導致越來越多交易者多多少少都會與幣安沾上邊。 權力與市占率的上升,意味著幣安未來可能也會「大到不能倒」,傳統金融圈的慘痛經驗可能會再度上演。2008 年金融海嘯後,一團糟的美國金融體系接受美國財政部與聯準會紓困並進行整併,大型集團如:金融巨擘摩根大通 (J. P. Morgan)和投資銀行貝爾斯登(Bear Stearns)大上加大,在美國金融界舉足輕重,如果類似金融海嘯的事件再次發生,總體金融和經濟景氣將會再次遭遇前所未有的打擊。 多元化的生態系,可以平衡風險 目前幣圈最需要的,無非是更多管理機制健全,而且可以彼此良性競爭與合作的交易所。在這次的危機中,我們學到重要的一課:若能建立一套廣泛適用的監管,也能讓中心化交易所從目前極度不平衡的狀態中,重新校正找回平衡點。 一個綜合規範之下,勢必會有一連串需遵守的許可條件與要求,新成立的交易所除了需要配合這些比以往更高的門檻外,透過提升風險控管的能力、穩定的公司治理、將公司的資訊透明化等等,也能讓他們獲得更多投資人的信任,各家交易所也可以在有清楚規範的範圍內,公平並有效的競爭。 中心化交易所近期遭遇的挫折,凸顯出更健全的去中心化生態系有其必要,才能在危機爆發時有效地抵銷衝擊。Coinbase Institute 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健全的加密貨幣生態系可以降低資訊的不透明度、複雜的中間人、交易對手風險和人工作業所帶來的風險。」這些報告中所提到的,都是中心化交易所伴隨的常見風險。 顯然,投資人的加密貨幣資產若能做到真正的去中心化,可以很大程度地中和中心化交易所崩潰所帶來的震盪,不過要做到這點,加密貨幣產業還需要更多時間,建立更完善的自託管與託管型服務,讓投資人可以在風險更風散也更多元化的生態系中,依照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平台和方案。 本文作者:Michael Shing… Read More
產業市場動態
13/11/2022
這幾天收到很多朋友的訊息,有人積蓄全無,有人損失了多年累積的買房頭期款,這些在 FTX 風暴之中血本無歸的人散落世界各地,踏入加密貨幣快十年,FTX 破產這樣規模的災難真的是前所未聞。昨天,XREX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耀文 Wayne 發出了一則臉書貼文 XREX 執行長黃耀文:FTX 破產後續效應與應有準備,闡述 XREX 從 9 月開始的動作,詳述 XREX 做出判斷的原因與內部風險控制的機制,並在文中條列出十點所有業者與投資人,都要密切關注的風險重點。為什麼?因為這是一個 XREX 直接分享自己的風控知識資產,並在關鍵時刻示警的動作。 這篇貼文引起正反兩邊論戰。我也收到一些責難,有些批評的聲音抨擊我們說:「早在 8 月底就察覺不對勁,為什麼不昭告天下?」、「以後只要有這樣的訊息,就應該向所有人示警。」、「事後諸葛,真的之前就已經察覺了嗎?」說實話,我們有向一些夥伴事前示警,這些守住的資金我們沒有視為功勞,也不會大聲嚷嚷,因為我們知道加密貨幣產業有多麼敏感,經營交易所真的是如履薄冰。在 9 月,一些收到我們消息的人根本覺得我們在胡言亂語,但 XREX 一貫的原則就是寧可誤判也不能冒險。這次,我們確實判斷正確,但我們有多少虛驚一場的經驗,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但我們永遠都為最壞的情況做打算,真的是戰戰兢兢,我們也很怕自己是錯的,甚至很多時候希望自己是錯的,因為這樣就不會有今天的災難爆發。 我知道現在所有人的情緒都很激動,但請大家靜下心來回想這幾天的爆炸,最初的恐慌是從何而來,又為什麼會在此刻,希望 XREX 時刻發送一些很可能觸發敏感情緒,立刻引爆恐慌擠兌的訊息?平心而論,XREX 確實因為自己的內部風控機制,偵測到了 FTX 的風險並採取動作,但我們完全沒有預想到是現在這樣的情況,後來的這些驚心動魄,我們和所有人一樣難以置信,我們是撤出了資金,但仍然在每一個變化出現的時候,繼續優化並執行我們的風控機制,持續為最壞的情況打算,Wayne 也直接在貼文裡公開十件我們自己也在監測和評判的風險。 XREX 規模雖小,但我們一直以來都秉持著不危言聳聽,也希望其他同業夥伴一起打拚,這個產業需要更多、更大的參與者。我們能做的,不是當到處吹哨子的警察,也不是一直對他人指指點點的糾察隊,我們能做的是告訴大家 XREX 本身是怎麼做的,我們的判斷標準是什麼?我們為什麼這麼做?我們接下來看的是哪些關鍵因素?這些都不只是因為 FTX 這場危機才用得上,而是讓我們大家都能在未來一起走得長久的。 我自己身邊的朋友,只要是時常聯絡或我知道有在使用 FTX 的,一定有收過我的明示與暗示,但每次開口之前,我一定會說:「畢竟 FTX 是那麼優秀和龍頭的交易所,你可以自己判斷。」XREX 儘管毫無猶豫地啟動了風控機制,但我們真的預料不到從輿論炸鍋開始,FTX 竟然連一天都撐不過去。 我想要在這裡再次呼應 Wayne 在他的臉書貼文中所說的,「警訊」一開始都是很微妙的。雖然 XREX 有專業風控團隊在監控各種數據與市場動盪,但實際上真正觸發我們敏感神經的,往往都是大家可以讀到的訊息,或是各個交易所內部都共同經歷到的異狀,只是許多時候大家選擇性忽略,或沒有繼續往一個細小消息深入研究其背後可能掀起的風暴。在這裡,我想提供幾個更明確的時間點和事件,依照時序與當時的景況,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參考,也可能成為未來打造風控機制的方向。 FTX… Read More
產業市場動態
12/11/2022
短短幾天內,所有人猝不及防地一起歷經了這場震撼: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 FTX 爆發流動性危機,而剛剛 FTX 創辦人 SBF 在 Twitter 發文辭職,並宣布整個集團申請破產保護,目前仍暫停用戶提款,短期資金缺口可能超過 90 億美元。 XREX 因為內部風控機制,在九月初就已經徹底清空在 FTX 之中的資產部位,沒有被捲入這場災難,我能理解,現在加密貨幣社群陷入了恐慌,也有很多人對產業中執行長的發言高度不信任,但身為一個負責任且嚴謹控管風險的交易所經營者,我認為自己有必要在這邊將這中間的過程做個紀錄,也分享我覺得接下來值得關注的方向和動態。 XREX 內部風控機制偵測到 FTX 風險 如各位所知,XREX 是資安起家,安全是我們最重視的原則,我們也延聘過去曾在美國聯準會分析市場風險超過 10 年的邢智超擔任我們的風控總監。XREX 能夠不捲入這場 FTX 的風暴,是因為幾個月前,根據我們諸多評估指標與情報掌握顯示,FTX 出現風險大幅提升的跡象,我們遵守一貫的風控標準,密切關注與討論後續動作。 XREX 使用者在 XREX 平台上參與收益型產品,將 USDT 質押在我們的 XREX 質押 (XREX Rewards) 中獲取獎勵。我們有少數部位放在 FTX 做程式化交易。九月初,我人在矽谷,與 XREX 共同創辦人暨營收長 @Winson Hsiao 及團隊討論後,我們認為有必要先將放在 FTX 的部位全數撤出,雖然當時市場上並無特別跡象,相信也有很多人在當時知道我們的動作,會認為我們太過保守,這個決策也確實會立即影響 XREX 能夠保證用戶的質押獎勵,我們仍認為降低風險是第一考量。 將部位撤出之前,是我少數失眠的一晚。風控有分很多個層次,最初始都是一些很微妙的訊號,但我們都會立刻拉高警覺,例如:八月底我們認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