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邢智超、黃耀文、尤芷薇、賴彥志 加密貨幣產業的監管,在過去一年以來不斷有新的進展與活動,特別是來自監管銀行的機構與單位。在區塊鏈技術與加密貨幣應用爆炸性成長之際,美國總統拜登於 3 月 9 日簽署行政命令,用以「確保數位資產負責任地發展」。4 月初,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也首度發表針對數位資產的公開演說。 數位資產的監管框架雛形正凝聚成形,這樣的框架會為帶來什麽樣的後續效應?又會如何影響數位資產的產業生態系統? 拜登的行政命令為兼具深度與廣度的加密貨幣監管框架開啟了歷史的第一步,而其支持創新的基調也特別令人關注。本文爬梳在拜登的行政命令出臺前後,美國主要的加密貨幣監管進展,讓我們進一步預測未來加密貨幣監管的方法和重點領域,值得包括台灣在內的各國政府與業者借鑑。 加密貨幣產業生態系統中的所有參與者,或多或少都會受到監管的影響。對加密貨幣相關產業而言,預測近期政府與監管單位可能採取的措施,並制定依循法規的營運準則至關重要,本文也將討論業者相應的策略與行動。 回溯美國的加密貨幣監管之路 我們爬梳最近幾個月的一些重大監管事件。2021 年 11 月,美國聯準會、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FDIC) 和貨幣監理署(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 OCC)共同宣佈,完成加密資產的短期政策方針 (Policy Sprint)。這些方針列出並評估加密資產的關鍵風險,也整理了既有銀行法規之適用性與另需釐清之處。 這個短期政策方針極其重要,因為負責維護金融系統健全與穩定的監管機構,有非常複雜的網絡,不同的單位管理不同的金融機構和活動,因此前述的三大美國金融監管機構,對數位資產應有的產業樣貌有統一觀點,並擬定監管之領域,具有關鍵性的意涵。 另一個備受監管和立法機構關注的數位貨幣,則是穩定幣和央行數位貨幣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2021 年 11 月,美國總統金融市場工作小組 (The President’s Working Group on Financial Markets,PWG) 發布一份關於穩定幣的報告,除了體現其對穩定幣市場的充分理解與重視,也強調當前監管法規中的固有風險和差距。最重要的是,他們提出了採取立法行動的建議,用以建立一個全面性的監管框架。該報告在參眾議院的聽證會上,帶起了正面且具有建設性的討論。 拜登簽署的行政命令,大致列出了美國政府的整體做法,並呼籲不同的政府機構,在研究、監管和立法建議上多方合作,以達成與數位資產監管有關的多個政策目標。… Read More
「給我一個國家的鑄幣權,我可不在乎誰有立法權。」邁爾·安塞姆·羅斯柴爾德在1790年如是說。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十八世紀發跡,創立並掌握整個歐洲的金融與銀行制度。 “Permit me to issue and control the money of a nation, and I care not who makes its laws” — Mayer Anselm Rothschild, 1790 近日有幾篇有趣的文章,探討數位美金、數位人民幣與臉書幣Libra,包括區塊勢的 美國以數位美金(USDC)繞過委內瑞拉政權、PeckShield的 USDC 入侵委內瑞拉,美元霸主地位在數字貨幣領域延續?、李禮輝的 陸法定數位貨幣可跨境溢出,以及引述英國金融時報 (Financial Times)消息的 臉書幣Libra明年1月發行,先出「錨定美元」穩定幣、錢包已建完。 這幾篇文章都值得一讀,也讓人感到欣慰,終於有較多人開始探討央行數位貨幣的一個關鍵意義:強勢貨幣、入侵弱勢政權。 英國皇家鑄幣局 一個國家,何謂主權? 當我們討論國家時,勢必會論及主權,何謂主權?立法權是重要元素之一,但鑄幣權也是,所以才有邁爾·安塞姆·羅斯柴爾德的這句經典名言:「給我一國鑄幣權,我可不在乎誰有立法權」。當一個國家擁有強勢貨幣,就獲得入侵弱勢政權的一大能力,那就是搶佔該國的「法幣市佔率」,等同部分入侵了該國主權。 1999年,厄瓜多放棄了鑄幣權,全國改用美金,其實就是將部分主權讓與美國。波多黎各、薩爾瓦多、辛巴威、關島、帛琉、甚至柬埔寨,皆是如此。 印度也是一個人民極愛美金的國家,為了防止美金入侵,印度政府積極防守。印度儲備銀行(Reserve Bank of India, RBI)實施資本管制、介入國內外匯市場,並約束國內銀行、管制個人美金帳戶的開戶。10月開始,根據印度最新規定,海外匯款若一年超過70萬盧比,將被課5%的稅金。 印度政府與印度儲備銀行的所有手段,都是為了防止美金入侵印度。美金如何入侵印度?透過實體美金鈔票。印度政府可以約束銀行不得開立美金帳戶給民眾,但卻無法杜絕實體美鈔的大舉入侵。 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真正意義為何? 要真正理解「央行數位貨幣」的意義,或許可以先從實體鈔票論起。就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台幣,究竟有多少發行量是流通在市場中的實體鈔票?可能約一成(註一),也就是說,大部分的新台幣本來就已經數位化了,他們已經以數位方式存提、紀錄、支付、交易、借貸及贈與。 既然如此,為何央行還需計畫發行「數位新台幣」呢?如果一國法幣,本來就已經大部分以數位存在,何需 「央行數位貨幣」? 「央行數位貨幣」不僅是「數位貨幣」,而是有「數位紙鈔」更深一層的含義。紙鈔有何好處?為何需要數位化?對於強勢法幣而言,紙鈔的一大好處,是可以用來入侵他國主權。以印度為例,印度政府透過各種法規、限制與約束銀行,能夠達成的不過是防堵美金入侵銀行系統。 可是美金紙鈔是可以跳過銀行的,美國用美鈔,一樣可以入侵印度。 現在,隨著虛擬貨幣與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普及化,央行數位貨幣不但和實體鈔票一樣可以跳過銀行,還是數位化的,每一個人只要用手機下載任何 ERC20 的錢包 app,就可以直接持有! 央行數位貨幣如何入侵弱勢國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