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ntralization
#Decentralization
部落格
2023 年 02 月 24 日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關係,就像人格的兩個面向。本集「Web3大西進」將從定義、實務案例解讀帶大家了解兩者的適用情境,以及根本的差異有哪些。 「Web3大西進」是交易所XREX與區塊鏈媒體《Web3+》共同聯名製作的Podcast節目,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區塊鏈。 節目由XREX執行長黃耀文擔任主持人,在每一集的節目中,都會有他最犀利的觀察、評論。「Web3大西進」固定每雙週一於《數位時代》Podcast頻道更新,千萬不要錯過。 本集「Web3大西進」由主持人XREX共同創辦人黃耀文,與XREX共同創辦人蕭宗滙,分享什麼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以及兩者間的未來發展,該如何取得平衡?以下是本集內容精華。 本集摘要 什麼是去中心化,跟中心化有何不同? 去中心化跟中心化的適用情境? 去中心化跟中心化如何取得平衡? 為什麼需要去中心化金融? 去中心化金融需要被監管嗎? 去中心化的定義? Q:什麼是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這個詞其實是從「中心化」對應而來,去中心化可以想像成人們創造一個更大的世界,這個世界透過全民參與、監督來達到公平、公正、公開,讓資訊傳遞的過程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透明」。 Q:什麼是去中心化帳本? 不論是個人還是公司在記帳的時候,要如何確定這個過程確實且不被他人偽造?透過「去中心化帳本」每一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電腦參與記帳,最終完成的結果還可以彼此交叉比對,然後對這個結果有一個共識,就可以將去中心化帳本做一個基礎定義。 去中心化帳本的好處就是「不能偽造」,而它本身因為有很高的透明度,即便使用者不懂比特幣節點、以太坊驗證節點這類技術應用,還是能清楚掌握中間的資產現況。 去中心化對人們生活有何影響? Q:去中心化、中心化兩者間的應用,該如何取得平衡? 去中心化跟中心化之間的關係,更像是一種「效能」和「效率」之間的取捨。以礦泉水製造為例,能不能做出瓶子是屬於「效能」的問題,但一個小時能做出幾個產品、要花多少資源來做,則歸類在「效率」。 中心化雖然能滿足效率,但不見得滿足效能,沒有哪一個國家、哪一件事情就一定適用去中心化或中心化,而是要根據當下的情境來做選擇。 如法幣的印刷上,雖然中心化管理效率高,但印刷的過程中重要的防偽和易辨別這兩大特性,就適用去中心化的概念來執行。 用區塊鏈的技術來滿足無法偽造、易辨別的需求,這樣使用者收到的時候,就保證這會是真鈔,以此降低辨別的困擾,提高現金使用效率。但用高強度的防偽技術,導致難以辨識也不對,所以這比較適用兩者混合的方式來處理。 區塊鏈的出現,是人類歷史上可以開始考慮,不用規範、法律來維持這個社會的運作,慢慢地讓某一些制度引用區塊鏈來實現真正的自主。法律制定後,裁量及判決的過程可能會受執法者的影響而有不同的結果,科技卻不會,用科技達成共識之後,就能大幅降低不確定性,提升效率。 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共存,還是要看當下社會跟科技的發展到哪,不然也會導致災難,所以並不是每一件事情,都一定可以用去中心化或中心化來做。 Q:有中心化金融了,為什麼需要去中心化金融(DeFi )? 過往中心化金融機構(如銀行)可能在給申請人貸款時,可能會不小心錯估對方的信用評分,進而導致超貸的情況發生。但去中心化金融不一樣,它規定、承諾(寫在智慧合約;一種將雙方協議好的內容寫在區塊鏈上)的事情,不會因為對方其他因素(手頭沒錢)、突發狀況(路上塞車),都會確實執行。 反觀另一個面向就是,用去中心化金融不保證利息一定很好、容易跟金融機構借到錢、價格波動穩定、有完整的申訴管道等機制。 Q:去中心化金融是可以被監管的嗎? 老實說,去中心化金融從來不是一個能完全對抗監管的工具。對抗監管、擁抱監管這兩個點其實都是有必要存在的意義。 當去中心化技術逐漸挑戰中心化世界時,我們必須要認清人類社會還是需要政府來監管,科技向前進步的同時,監管政策跟相關規範也需要跟上時事的需求。 本文轉載自《【Web3大西進】所有人都能參與!去中心化究竟好在哪裡?》… ...閱讀更多
專欄與觀點
2022 年 11 月 22 日
如同我們在前一篇文章 《FTX 破產後:「償付證明」才可證明沒有挪用用戶資產,不是「儲備證明 》 中所說,加密貨幣交易所要證明自己沒有挪用用戶資產,必須要出具用戶資產的「代管資產償付能力證明」,而這個償付能力證明,必須包含用戶資產的「代管資產證明」與「代管負債證明」。 圖一:代管資產償付能力,應包括「代管資產」與「代管負債」兩項 「代管負債證明」的目的,是為了證明交易所出具的的「代管資產證明」(部分同業稱「儲備證明」),也就是交易所錢包中所代管,屬於用戶的數位資產,是否等同用戶存入交易所的數位資產類別與數量,當用戶存入 1 枚比特幣,「代管負債證明」與「代管資產證明」中,也都應該有 1 枚比特幣,而不是等值或不等值的其他數位資產。經由「代管資產證明」與「代管負債證明」交叉比對,才能知道交易所是任意移動或盜用其所代管的用戶資產。 「代管資產證明」因為都是區塊鏈上的資產,受惠於區塊鏈公開透明的技術特性,比較容易準備,但是「代管負債證明」相對困難,因為使用者餘額資料,都存在於中央化的資料庫中。其實先前就已有相關的演算法來驗證「代管負債證明」,並且已經歷經了三代的演進,只是 FTX 破產的風暴,讓這項技術受到更多的關注,也有越來越多多團隊與人才,願意投注資源和時間去優化。這方面最早被產業應用的技術,就是近期引發許多討論的 Merkle tree。 圖二:判斷交易所是否挪用用戶資產的「用戶資產償付證明」涵蓋範圍 備註:本文中所探討的「代管負債證明」,主要聚焦於交易所代管用戶資產的負債證明,如圖二所示,為紅色框中所涵蓋的範圍,也就是用戶在交易所存放的數位資產餘額,之後文章中所提及「代管負債」,也皆是以代管用戶資產部分,為聚焦討論領域。 本文將討論從 Merkle tree 開始的三代技術演化,分享「代管負債證明」的實作方式與挑戰外,也會揭露一些常見的作弊手法,讓大家更能知道如何防範與判別。 第一代 Merkle Tree 負債證明 Merkle tree 又被稱為「雜湊樹」或「默克爾樹」,是一個基於哈希演算法 (hash,或稱雜湊演算法) 的數位簽章技術,是 1988 年由喬治亞理工學院資訊安全中心主任 Ralph Merkle 教授所 提出 。雖然因為 FTX 破產,Merkle tree 才似乎因為大家追求「償付能力證明」而再次被關注,但是中本聰 2008 年發表的 比特幣白皮書 中僅有七篇的引述,其中就有三篇是與 Merkle tree 相關;Merkle tree… ...閱讀更多
專欄與觀點
2022 年 11 月 02 日
文 / 蕭滙宗、黃耀文、尤芷薇 Web3 到來,是否會受到法令或既得利益者的阻礙?我的答案是:「一定會的。」但這是一件很正常且預料之中的事。 首先我們要必須要有一個基礎觀念 — — 法律的本質是限制人的行為;科技的本質是改變人的行為。從這個觀念,我們可以理解到,「法律」和「科技」兩者在本質上是相互牴觸的。進步是人類的天性,而法律是要確保一個社會在發展的過程中穩健不失速,確保大多數人的權益獲得保障。因此,法律基本上是被動而不喜變動的,除非它受到壓力與挑戰,而科技變革就是其一。 一項新科技問世,除非它證明自己的價值與影響力,否則是很難推動法律出現變化的。但是,當法律不變時,就很容易成為科技的阻力。簡而言之,法律是科技的阻力,科技是法律的推力。當科技無法改變人的行為,法律就沒有為了科技而調整的必要;若科技改變了人的行為,法律卻跟不上腳步,那就會變成過時,甚至是惡法,會限制發展。 綜觀人類過往歷史,能夠改變經濟與社會運轉模式的新科技,帶來的衝擊與改變勢必是巨大無比的,這也不難想像為什麼一開始有很多人會排斥它、抗拒它,甚至是動用一切的努力去阻礙它,直到這項新科技成為一個不可逆也無法阻擋的趨勢。當進入到這樣的階段時,人類總是能夠尋找到一個最佳的資源分配方式和更好的分工模式。 自由市場的競爭是一個強迫進步與強迫進化的過程,絕大多數的案例到最後都不是淘汰既得利益者,而是讓大家在壓力下進入到更細微和更專注的分工方式,而我們早已歷經了許多這樣的階段,Web3 也只是另一個新的科技衝擊。 我們可以舉一個大家最有感,也都經歷過的例子:電信巨頭與網路科技。 失去了簡訊與電話業務的電信公司 為什麼更賺錢? 你們知道嗎?電信公司在網路普及之前,約有 25%的營收來自簡訊,25% 來自於長途電話,50% 來自一般通話,而電信服務攸關國家安全,在各國一直以來都是特許行業,即使非國營也會有一定比例的官股。 現在回想,你上一次傳簡訊或打電話是什麼時候?是不是都被 Line、Whatsapp、微信、Zoom 這些通訊與會議軟體所取代了?這也代表著,無論是傳訊息、通話,還是國際長途電話加視訊,你都沒有因此再付過電信公司半毛錢。但電信公司有因為被這些通訊軟體近乎搶走所有這方面的業務,而沒落或倒閉嗎? 不僅沒有,獲利還屢創新高。為什麼? 因為電信公司雖然失去了這些業務,但它更專注地提供網路服務,其競爭場域已經移轉到了提供用戶更快、更好的連線品質,用戶才能擁有最佳的通訊體驗。這一切都是因為網路帶動的這些通訊軟體的技術,先改變了人類行為且形成了一股不可逆的趨勢,進而迫使電信公司轉換思維。 或許我們早就習以為常了,但網路帶來的巨變早已徹底地改變了我們的互動行為,更衝擊到了許多不同的產業與經濟運轉方式,Uber、Netflix、KKBox、 Office365 等等,都是非常好的案例,而區塊鏈科技帶來的 Web3 亦是如此。 想最初,電信公司一度希望動用公權力,防堵帶來通訊改變的始祖 Skype,但始終難敵這股科技趨勢。當技術證明了自己且改變了我們的行為,進步就成為必然。而原有的既得利益者一旦擁抱新科技,就會加入受益者的行列。 過去,手機月租費最多我們只願意付 99、199 或 299 元,因為簡訊按條計價且有字數限制,打個簡訊都要小心翼翼地計算字數,非得打一長串內容才送出,更不用說通話,講個電話也得計較是手機還是市話、有沒有網內互打免費。反觀現在,全民願付一個月 599、999、1399 元,甚至更高的月租費,而且很多人還擁有多個門號,為什麼?因為「網路吃到飽」,隨時都可以免費打電話、視訊到世界各個角落,還可以瘋狂看劇、滑社交平台的朋友動態、看地圖。 對比過去斤斤計較的月租、簡訊和電話費,我們現在每一年付給電信公司的錢絕對更多,但大家都覺得值得,因為我們都受益於網路帶來的巨大變革與便利。 網路之後,就是 Web3:我們的金融行為與認知正被改變 區塊鏈技術在 2008 年問世,暫不論其他的產業,單就 Web3 帶來的金融創新,就會面臨全面性的質疑與阻礙,這是可以預期的,甚至是正確的,為什麼?因為金融對於社會的影響力亦是全面性的,因此監管單位與相關法令的首要任務,自然是穩定而非創新。當然,既得利益者的抗拒與反對也是難以避免的,畢竟大家都已經非常習慣既有的金融系統,而運作模式也一直是如此,就算有痛點,大家也都習慣甚至是麻痺了,為什麼要改變呢? 區塊鏈究竟為現行的金融系統帶來什麼變革?其實就三件事:「降低人性」、「減少不確定性」和「提升市場效率」。 金融是一個特許行業,政府需要制定嚴謹的法令和政策,並經過篩選交由特定機構,如:銀行來運營。唯有被特許的機構才能承接被納入金融範圍的業務,而這些機構必須嚴格執行一切規範,唯有如此方能達到最高層級的穩定目的,卻也因此抑制了產業進步的速度,這些就是代價和過程,也是我在天下學習開設的【秒懂 Web3!數位商機洞察課】中,提到的「不確定性」和 「市場效率」之間的取捨關係。… ...閱讀更多
官方公告
2022 年 10 月 19 日
We are pleased to announce that XREX is participating in Unitas sandbox and has listed USD1, USD91, and USD971 today. Unitas is the first over-collateralized, USD exchange-rate-derived stablecoin protocol for multiple emerging markets. USD1, USD91, and USD971 are the first three tokens issued for the protocol’s sandbox phase. Unitas stablecoins reflect the… ...閱讀更多
專欄與觀點
2022 年 10 月 06 日
Note: This article was first published in Mandarin for Taiwan’s CommonWealth Magazine in May 2022. The word “decentralization” comes from “centralization” and is the spirit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However, as decentralization has evolved, many question how decentralized can blockchain be when many of its applications such as stablecoins and exchanges are fundamentally… ...閱讀更多
專欄與觀點
2022 年 05 月 12 日
「去中心化」的概念,是相較於「中心化」而來的,是區塊鏈技術最重要的精神。 然而去中心化發展指至今,許多人質疑,區塊鏈的諸多應用,如:穩定幣與交易所,根本就是中心化的,何來去中心化可言?我們想用幾款市值最大的美元穩定幣,來談談 2022 年,如何定義「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在實際應用上是一個頻譜,可粗分為三個維度 — — 帳本、運營與決策。 本文將用幾款市值最大的美元穩定幣為例,以帳本、運營與決策三個維度,探討 2022 年如何定義「去中心化」?在真實世界中,個人、機構與政府又應如何混合搭配,在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之間取得平衡? (表一:穩定幣去中心化頻譜分析) 一、 帳本的去中心化 優點:不可篡改、可追蹤 缺點:沒有效率 區塊鏈又被稱為「分散式帳本」技術,將一本帳,複製給大量的驗證者(礦工),大家一起參與記帳(挖礦)。每發生一筆交易,這些記帳士(驗證者或礦工)就必須記帳,也因記帳而獲得手續費。 將帳本與記帳責任分散並去中心化,雖然「資訊系統」的效率極差,但「取得信任」的效率卻極佳,原因是: 成為記帳士無需特許權力,任何人都可以檢視帳本,達成高度透明 沒有任何單位可以運用權力修改帳本 從這角度來看,美元或任何法幣,其帳本都是中心化的:美國聯準會與美府左右了美元的發行量,其帳本並不透明度,一般人難以得知聯準會每次寬鬆政策究竟印出多少美元,流向又是如何。 對比美元,不論是中心化穩定幣,如:USDT、USDC、USDP、BUSD,或去中心化穩定幣,如:Dai、UST、 Frax,皆採區塊鏈的分散式帳本技術發行,其透明度相對高。除了每款穩定幣的發行量透明外,以此次俄烏戰爭為例,所有人都可以分析,看出俄羅斯交易所正大幅提升某幾款美元穩定幣的使用。 用我們熟悉的支付廠商,也可以對比穩定幣發行商在透明度上的差別。以悠遊卡為例,一般人無法輕易得知,所有用戶在悠遊卡總共存了多少錢?而每款穩定幣的發行量,則不需特殊許可,任何人皆讀出鏈上數據,了解鏈上的總額與金流。 圖一:中心化美元穩定幣發行量,任何人都可以分析鏈上數據,不需特殊許可。圖表出處:The Block 圖二:中心化美元穩定幣 USDT 與 USDC 的貨幣流通速率。圖表出處:The Block 圖三:USDT 與 USDC 大戶與小戶的錢包總數變化。出處:The Block 二、 運營的去中心化 優點:透明度高,取信效率高 缺點:容易因程式漏洞遭到駭客攻擊 以悠遊卡的「運營」為例:用戶總存款量多少?公司儲備有多少?是否有資金缺口?這些儲備是如何分配?活存與定存又各佔多少?放在哪些銀行中?儲備中是否也有國債與商業債卷?動態的調配規則又是什麼?平均每日用戶儲值總額多少?消費總額多少?每日手續費多少?營收多少?由於悠遊卡的運營是中心化的,以上問題,對一般人並非公開透明。 中心化的 USDT 與 USDC,雖然帳本採去中心化,但運營也同樣是中心化的。發行商必須擔保有 1:1 的美元法幣儲備,有多少儲備才能發行多少美元穩定幣,並定期由外部審計公司查核並公開資訊。然而,我們無法得知,發行商何時要把儲備換銀行放?何時要調配銀行存款與短期美債的比例?何時因商業債券而虧錢了?每日手續費多少,營收多少? 我們甚至得盲目地相信其外部審計公司所出的稽核報告。 所以悠遊卡是帳本與營運都沒有去中心化的案例;USDT…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