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lation
#Inflation
Blog
05/05/2023
「交易之媒介」是一種強硬的規定與逼迫,那麼「計價之單位」更像是潛移默化地改變你的思維模式,當它成為一種習慣與文化,就將難以改變。 「Web3大西進」是交易所XREX與區塊鏈媒體《Web3+》共同聯名製作的Podcast節目,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區塊鏈。 節目由XREX執行長黃耀文擔任主持人,在每一集的節目中,都會有他最犀利的觀察、評論。「Web3大西進」固定每雙週一於《數位時代》Podcast頻道更新,千萬不要錯過。 如果說,「交易之媒介」是一種強硬的規定與逼迫,那麼「計價之單位」更像是潛移默化地改變你的思維模式。為什麼今天的 50 塊美金,和過去以及未來的 50 塊美金,價值不同呢?這背後涉及的人為調控,以及隱形的「通膨稅」到底造成對我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本集「Web3大西進」由XREX交易所兩位共同創辦人黃耀文 Wayne 與蕭滙宗 Winston,以及 XREX 執行長辦公室資深總監尤芷薇Yoyo共同分享,在這系列特輯中, 帶你釐清何謂貨幣的交易之「單位」,以及為什麼「價值」和「價格」會綁在一起 ,打好對貨幣的認知,從而加深你對數位貨幣與穩定幣的理解和想像! 本集摘要 單位是用來表述價值的單位本身是沒有價值的,但是價值需要單位才有意義 「價值」與「價格」之差異 我們對衡量單位的理解與運用,其實跟語言和文化息息相關 比特幣為何不是一個好的計價單位? 區塊鏈把價值與計價的單位拆開,讓我們進入純單位的時代「台幣」與「台幣單位」不同,「美金」與「美金單位」不同,是什麼意思? 「計價之單位」的重要性 Q:為什麼「計價之單位」為「交易之媒介」的一種延伸? 「計價之單位」與「交易之媒介」其實是互相綁在一起,商品以新台幣標價,付錢就是透過交易之媒介—台幣支付,實際上「價」和「值」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單位就是度量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時都會用到單位,舉例:公分、公尺、公里,單位本身並沒有價值,但是價值一定要用單位才能被敘述,例如黃金本身是價值,但是需要用一公克、一盎司等單位才能將黃金的價值敘述出來,簡單來說,單位就是用來描述價值的。 舉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2022 年台灣GDP總值是8286億美元,超越瑞士成為世界第 21 大經濟體。數據中的「美金」為交易之媒介,「億」為「計價之單位」。 Q:「單位」是如何讓無法具體描述的時間、距離具象化?為何需要具象化? 數位不代表虛擬,虛擬不代表不存在。 唯有賦予單位,才有辦法產生真實握有的感覺,擁有握有的感覺才會有供需效應,就像比特幣無法實際握有,但是用區塊鏈創造這個單位,讓人有握有的感覺,是一種另類體現錢、單位、價值的方式, 經濟活動需要「計價之單位」,尤其在貨幣從實的走向虛的再走向空的時代,就特別需要單位,因為你必須要「讓人相信」你真的「擁有」,兩者之間才會產生供需、交換甚至交易。萬物皆有單位,甚至看不到的空氣也有單位,抽象的時間也有單位。 但是「價值」本身並沒有「計價之單位」,單位是被創造出來的,但是在傳統金融的時代,創造貨幣單位的權力是掌握在主權與政府手上,像是美金與台幣。 例如: A用180元買B一個小時,兩個單位分別敘述兩種不同價值。 1. 一個小時的時間價值 2. 用台幣計價之單位敘述180元這個價格 Q:只有「貨幣單位」會通膨,其他單位「恆定不變」嗎? 創造「錢」就是在創造「單位」,錢是一個特別的計價之單位,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單位將「價」、「值」綁在一起的,因為將「價」、「值」綁在一起,所以是能夠掌控的,錢發的越多會造成通膨,但是水不會。 「單位」是恆定地在表述他們的價值,現在和未來都一樣,但是「貨幣的單位」其實在儲值未來的產能。 舉例來說,三十年前兩公升的水與現在兩公升的水是一樣的,三十年前所描述的兩公升的水,不會現在變成使用一公升的單位來描述。 但是法幣的「計價之單位」能夠浮動,一百元所敘述的購買力,也就是「價值之儲藏」,幾年之後不見得會一樣。兩公升的水,未來也是兩公升的水,但是現在的五十萬美金,並不等於五年後的五十萬美金的價值。 單位不只是單位,是邏輯思維與系統運作模式的設計 Q:「交易之媒介」是一種國家准入權,為何背後需要有「計價之單位」來擴大與延續? 「交易之媒介」是一種准入權,也是國家主權的衍伸,當一個主權主張一個經濟體,其他人想進來這個經濟體必須將貨幣換成此經濟體政府所採納的「交易之媒介」,強勢規定大家交易使用的工具,例如,在印度境內,交易就是要使用印度的法幣盧比。而准入權要如何擴大與延續,背後需要計價之單位的存在。 「單位」是一種習慣,不只是很難改變,改變的成本也非常高。舉例來說,全球交易系統都用美金為單位來計價,大家都用同樣的單位去思考、簽約、設計交易系統等等,要改變習慣其實非常困難,這也是所謂的「林地效應」,持續的越久越難消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