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摘要
- 2025 年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常值得關注,特別是人們對於「金融自主權」的掌握越來越有意識的時候。「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將會是完全不同的兩條賽道,在中心化越趨成熟時,也會催化去中心化的發展。
- XREX 兩位共同創辦人黃耀文 Wayne 以及蕭滙宗 Winston,分別分享了兩個「2024 年發生,且會影響 2025 產業發展」的重大事件。Wayne 認為是「比特幣現貨 ETF 獲得批准,開啟新金融時代」和「川普當選美國第 47 任總統」;Winston 則認為是「有秩序市場正在形成初期」以及「交易者將迎來新紅利;投資者將迎來佈局機會」。
- 加密貨幣從 2008 年比特幣問世以來,經過了約 16 年的發展,接下來,可以期待市場資訊的透明度更加提升,有點類似現在的上市櫃公司會定期揭露財報,如此一來,可以減少產業的資訊落差,讓資訊更快被反應到市場及價格上,促使加密市場運作效率更高、價差更低。
Web3 拓荒者|黃耀文 Wayne、蕭滙宗 Winston
有一句話說「幣圈一天,人間十年」,用來形容幣圈市場變化快速,幣價如此,產業的推進也是如此。
全球加密貨幣監管逐漸到位、比特幣現貨 ETF 的推出、對加密貨幣轉為友善的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比特幣(Bitcoin,BTC)價格突破十萬美元新高,這些事件全都在過去一年內發生。加密貨幣與世界金融的關係,將越來越緊密。
正式邁入蛇年,我認為 2025 年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常值得關注,特別是人們對於「金融自主權」的掌握越來越有意識的時候。我們在 XREX 與 WEB3+ 合辦的塊點來聚聚的線下聚會中談到這個議題,Winston 也認為「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將會是完全不同的兩條賽道,在中心化越趨成熟時,也會催化去中心化的發展。
2025 關鍵字:DeFi 新時代揭開序幕
黃耀文 Wayne:「金融自主權」會越來越重要
區塊鏈技術最大的價值之一,是它去中心化的特性,帶給了人們從未擁有過的「金融自主權」,也就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存放自己的資產的方式,「自我託管」擺脫了傳統金融中間人的制約。
監管時代,已經解決了加密貨幣產業的許多問題,問題是,當國家以及監管機構對於產業的掌控度越高,甚至變成特許行業,也意味著彈性正在變少。
比特幣誕生至今 16 年,但「金融自主權」的理想距離完全實現,仍有距離,技術是一個門檻,教育也是重要議題。然而,現實世界有很多議題,例如:戰爭,都在迫使我們思考如何保障自己的金融自主權。
在新的一年,我推薦大家可多多關注 DeFi(去中心化金融)領域相關知識與動態,這也是我今年會花更多時間,去深思的議題。
圖說:區塊鏈技術最大的價值之一,是它去中心化的特性,帶給了人們從未擁有過的「金融自主權」,也就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存放自己的資產的方式,「自我託管」擺脫了傳統金融中間人的制約。
蕭滙宗 Winston:去中心化時代拉開新序幕
隨著全球進入大監管時代,2025 年將會是「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兩大賽道的一個重要分水嶺。
以交易所為例,在過去還沒有監管的時代,因為可以獲得較多商業利益,所有的資源都集中發展「中心化交易所」,使用體驗、用戶權益保障確實也越來越好;另一方面,過去十年產業在 DeFi 領域投資不足,導致市面上缺少足夠多且好用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兩者的發展日益失衡。
隨著監管逐漸完善,會將「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兩條賽道完全切開。以台灣來說,未來虛擬通貨產業(VASP)將採取「登記制」,並逐漸走向專法和執照制變成「特許制」,這勢必會限制獲准經營的業者數量。
這意味著,DeFi 新時代將正式拉開序幕,市場上會需要更多的「去中心化力量」,為人們提供另一種重要選擇,並在市場機制中發揮影響力,帶來更均衡的發展方向。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失衡的痛點,我認為會在未來幾年內逐漸浮現。在新的一年,我會建議新創團隊,可以多關注 DeFi 領域的發展。
盤點 2025 四大區塊鏈金融趨勢
黃耀文 Wayne
趨勢一:比特幣現貨 ETF 獲得批准,開啟新金融時代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在 2024 年初發行比特幣現貨 ETF,這意味著,比特幣正式被認定為全新的資產。
ETF(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像是一座降低投資門檻的橋樑,是一種會追蹤市場上主要指數或債券市場指數的基金,透過大家平常熟悉的券商,以平時買賣股票的方式就能交易,而比特幣現貨 ETF ,背後所追蹤的就是比特幣的價格。
我本來認為,虛擬資產要被傳統金融商品化,會需要花蠻長一段時間才能達成,比特幣現貨 ETF 的出現,奠定了虛擬資產被傳統金融監管、處理的一個重要基礎,衍生性金融的發展也擁有更多底氣,例如比特幣現貨 ETF 的交易。
有了比特幣現貨 ETF 打頭陣,這意味著,未來如果想反過來,將美債、基金這些傳統金融的資產代幣化,放在區塊鏈上交易,阻礙都將會低很多。
想像一下,只要有只要有錢包,無論身在全球何處都能交易,還可以做到即時的鏈上清結算,在既有的金融商品的遊戲規則與交易體驗之上,開啟了更多想像與可能。
圖說:比特幣現貨 ETF 的出現,奠定了虛擬資產被傳統金融監管、處理的一個重要基礎,衍生性金融的發展也擁有更多底氣,例如比特幣現貨 ETF 的交易。
趨勢二:川普當選美國第 47 任總統,開啟加密友善新時代
川普重返白宮,在競選期間,他展現了對於加密貨幣的友善態度,並拋出了多項有關政策,這對全球加密貨幣產業發展影響重大。
美國實在是一個太有影響力的國家了,對於任何議題的立場與政策,都會很大程度左右其他國家態度。試想,如果美國對加密貨幣不支持,甚至是嚴詞批評,很多國家就會更趨保守,甚至會產生恐懼心理。因此,像美國這樣的國際強權,對加密貨幣展現友善態度,對於整體氛圍和發展空間,是很有幫助的。
無論川普所提出的加密政策,最後會有多少真的實現,只要不是刻意打壓,即使美國最後沒有要把政策重心放在加密貨幣上,其他國家也能在沒有與美國立場相左的情況下,自由地發展自己的加密政策。
蕭滙宗 Winston
趨勢三:監管成形,一個有秩序的市場正在形成
台灣虛擬通貨產業監管成形,預計在今年,就會看到專法上路,加密貨幣已經走過西部蠻荒、野蠻生長的時代,一個有秩序的市場,將會在 2025 年成型。
此外,加密貨幣市場資訊的「公平性」與「透明度」,將是接下來可以期待的發展方向。
舉例來說,假設比特幣價格漲了 20 %,那根據過去十幾年的歷史數據,接下來可能會有幾款幣種,會跟著補漲一定程度的百分比,如果這些歷史的客觀數據,可以不帶任何立場與方向,被統一整理在一個公開且可信任的平台上,那麼每當遇到類似的漲幅情況時,就能夠觸發交易者開始交易,創造市場的流動性。
這些資料,有點類似現在的上市櫃公司會定期揭露財報。唯有市場的每一個訊息,都可以被精準反應到市場及價格上時,市場整體運作的效率才會提高、投資環境更好,最後讓價差與波動性變小,讓加密貨幣市場逐漸走向成熟。
黃耀文 Wayne
因為傳統金融已經歷經數百年的沿革,擁有相對完整的風險管控機制與監管規範,例如:現在的上市櫃公司,都受到《證券交易法》禁止內線交易的規範,也就是公司或組織內部,足以影響市場價格的重要幹部,在買賣有價證券時,會受到部分的限制,避免有心人士操控市場。不僅如此,在發言與行動上也必須遵守要求,以避免造成市場恐慌或劇烈波動。
目前,在加密貨幣市場中,不少有心人士利用資訊的不對稱,影響甚至操控市場價格,目前這類情況相對很難避免,必須仰賴投資人的自我辨識與判斷能力。不過,過去一年比特幣、以太幣現貨 ETF 相繼通過,以傳統金融的方式來交易虛擬資產,在這樣的機制還有系統之下,也某種程度地解決了一些資訊不對稱。
圖說:加密貨幣市場資訊的「公平性」與「透明度」,將是接下來可以期待的發展方向。
趨勢四:交易者將迎來新紅利;投資者將迎來佈局機會
有秩序的市場形成後,交易者會迎來新紅利;投資人將迎來佈局機會。
加密貨幣市場,擁有與台股更高的波動性,而且 24 小時都能交易,更沒有違約交割的問題,所有當沖客在傳統市場所遇到的痛點,在加密貨幣市場都不存在。
因此在有秩序市場形成的初期,我認為會吸引傳統市場的交易者來挖寶。「交易者」指的是機會來了就交易,在短時間內,透過頻繁買賣,來賺取其中的價差收益。交易者可以使用他們在傳統金融市場所累積的交易知識,享受到價格波動所帶來的紅利,進一步替加密貨幣市場帶來流動性,讓整個市場變得更有效率。
對投資者來說,可以在有秩序市場形成的初期,開始佈局虛擬資產長期投資的部位。投資者,指的是因為相信某一個資產或企業長期價值與發展性,因此透過長時間持有,來支持項目發展。
這就如同在 AI 浪潮還沒有大爆發之前,就先投資了輝達(NVIDIA)及台積電(TSMC)的股票,這群投資者,可以先佈局自己心中的潛力幣種,迎來屬於他們時代的紅利。
一個完整且有效率的交易市場,必須要有投資人與純交易者並存,才能夠一同創造。無論是交易者還是投資者,都可以在增加公平性、透明度與公開性的市場環境裡,取得屬於自己的紅利和機遇,這也會讓虛擬資產的發展,迎來更加成熟的明天。
本文共同作者:黃耀文 Wayne、蕭滙宗 Winston、尤芷薇 Yoyo、高敬原 Carlos
關於 XREX 集團
創立於 2018 年,XREX 集團是一家擁有區塊鏈技術的國際金融機構,與銀行、政府及用戶密切合作,共同改寫金融定義。
XREX 集團將普惠金融視為社會責任並希望為此盡一份心力,持續運用區塊鏈技術推進金融參與權、金融使用權與金融教育權。
XREX 集團新加坡子公司於 2024 年 5 月取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大型支付機構 (MPI) 執照,臺灣子公司鏈科股份有限公司則於 2022 年 3 月完成與臺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洗錢防制法令遵循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