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
部落格
2025 年 03 月 13 日
重點摘要 「24 小時不休市」、「全球都能交易」和「即時清結算」等特性,是數位原生世代對於金融服務的預設心態,當他們累積更多投資經驗,開始使用傳統金融服務、做資產配置時,很可能會開始拋出許多個「為什麼?」。 以常見的信用卡點數系統為例,目前難以做到「資訊」以及「價值」同步。這個例子,讓我想到了穩定幣在去中心化帳本上,自動化、即時清結算的應用案例。 若未來銀行真的能發行新臺幣穩定幣,那麼銀行要發行信用卡點數時,背後就可以以新臺幣穩定幣作為儲備,確保其價值性,並透過智能合約發行點數;此外,透過穩定幣作為清算與結算工具的優勢,能實現更加即時、無國界且高透明度的金融體驗。 Web3 拓荒者|黃耀文 Wayne、蕭滙宗 Winston 最近有一條新聞跟「2025 大限」有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幾年前曾呼籲,錄影帶的磁帶,會隨著時間老化導致消磁,2025 年就是這類磁性媒體的「大限」,因此聯合國呼籲家中還有錄影帶的民眾,要儘早將檔案數位化,保存珍貴回憶與資料。 到錄影帶店挑片、甚至要「倒帶」才能回看特定片段的觀影體驗,對早已習慣串流服務的現代人來說,早已成了時代的眼淚。 看影片的體驗如此,金融商品的演變路徑也很類似。 對於一出生就有電腦、網路甚至智慧型手機的 Z 世代以及 α 世代來說,人生第一個接觸到的投資或交易標的,可能不是房地產,也不是股票、基金或債券,而是比特幣、以太幣甚至是迷因幣這些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運行於區塊鏈之上,具有「24 小時不休市」、「全球都能交易」和「即時清結算」等特性。因此,這群數位原生世代對於金融服務的預設心態,就是應該要具備這樣的特性。 當這群數位原生世代累積更多投資經驗,開始使用傳統金融服務、做資產配置時,很可能會開始拋出許多個「為什麼?」。 最近,我跟主跑金融路線、特別關注區塊鏈以及 FinTech 發展的記者林麗珊 Lisa 錄製 podcast 節目《Web3 大西進》時,不到 30 歲的她拋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刷信用卡累積的點數,大多不能即時折抵消費使用?」 這個可能許多人沒有認真想過,甚至已經習以為常的問題,可是對於麗珊這一代的年輕人,這是一件奇怪的事,因為她所熟悉的世界,從網路到區塊鏈,應該要可以達成這件事。 「資訊」及「價值」難同步!盤點點數系統三大困境 銀行信用卡根據不同的產品定位及屬性,大多會有一套回饋機制,可能是現金回饋折抵下一期帳單,又或者是給持卡人點數,用於折抵消費會兌換商品。 但由於信用卡的支付流程,涉及發卡銀行、清算中心、收單銀行與商店等多方角色,一筆交易從確認到計算回饋,往往需要數日的時間,因此很難在交易當下就收到回饋並使用。 目前大多數的信用卡點數(回饋)系統,都有三個共通的挑戰。 第一,是消費獲得回饋的當下,沒辦法立刻折抵使用; 第二,是不同點數系統之間,很難做到轉點及兌換; 第三,一般人很難知道每一點所代表的實際價值,以及背後是否真有相對應的價值儲備。 這是因為每一套信用卡點數系統,都像是一套不公開的私人帳本,背後的運作機制都不同。舉例來說,如果要把一點凱基銀行的點數,兌換成一點遠東商銀的點數,由於兩套點數系統每一點的價值可能不同,因此兩家廠商之間在做點數兌換時,必須要可以做到即時的清結算,背後是一套非常浩大的工程。 這也就是為什麼,市面上多數的信用卡點數系統,無法克服以上三大問題,難以做到「資訊」以及「價值」同步。 圖說:但由於信用卡的支付流程,涉及發卡銀行、清算中心、收單銀行與商店等多方角色,一筆交易從確認到計算回饋,往往需要數日的時間,因此很難在交易當下就收到回饋並使用。 共同規格、共同帳本,穩定幣清算邏輯有哪些好處? 信用卡點數折抵的例子,讓我想到了穩定幣在去中心化帳本上,自動化、即時清結算的應用案例。 加密貨幣的運作機制,是透過在區塊鏈上的「共識機制」完成,也就是每一筆交易產生時,在 10 到 20 分鐘內,區塊鏈上負責驗證交易的礦工,會形成一個對該筆交易結果的共識,如果超過半數的礦工都同意,該筆交易就會被記錄在區塊鏈上,做到「資訊」以及「價值」即時且同步傳遞,同時穩定度、正確性都很高,這樣一套流程,就是一次清結算。… ...閱讀更多
部落格
2025 年 03 月 12 日
重點摘要 BOLL(Bollinger Bands,布林帶)又被稱作「布林通道」,主要用來衡量市場價格可能的波動範圍。 BOLL 指標由上、中、下三條線組成,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價格的波動,當價格波動變大時,布林帶會變寬;當價格波動縮小時,布林帶會變窄。 BOLL 指標有「突破上線」、「突破下線」、「布林帶變窄」三個常見的分析重點,了解這些訊號,有助於把握市場波動,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 文 / 大白 面對各種五花八門的縮寫,以及幣圈特有名詞,總是搞不懂背後的意思,以及所帶來的意義嗎?XREX 交易所推出「30 秒搞懂幣圈名詞」系列,帶大家用 30 秒的時間,快速學會一個新名詞,以及背後所代表的含義。 BOLL (布林帶) 是什麼? BOLL(Bollinger Bands,布林帶)又被稱作「布林通道」,是由技術分析師約翰·布林(John Bollinger)在 1980 年代,根據統計學中的標準差原理,所設計出來的一種技術分析指標,主要用來衡量市場價格可能的波動範圍。BOLL 常用於股市,但也適用於加密貨幣市場。 BOLL 指標由上、中、下三條線組成。 中線(BBands MA20):代表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價格。布林帶的中線,通常會使用 20 日均線(20MA)來觀察價格走勢,中線也是繪製布林帶的起點。 上線(UB):通常視為價格的壓力線,一般來說,上線為中線加 2 倍的標準差。 下線(LB):通常視為價格的支撐線,一般來說,下線為中線減 2 倍的標準差。 布林帶是將價格的波動,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來。上下兩條線,會依照價格波動的範圍設定,當價格波動變大時,布林帶會變寬;當價格波動縮小時,布林帶會變窄。藉由觀察布林帶的寬窄變化,可以更精準的了解價格波動的狀況,以及市場的情緒。 怎麼看 BOLL 指標? BOLL 指標有三個常見的分析重點: 突破上線:當價格突破上線,通常表示市場過熱,意味著可以賣出資產,價格可能會回調。 突破下線:當價格跌破下線,表示市場過冷,是低價買入的機會,價格可能會反彈。 布林帶變窄:當布林帶收窄,通常代表市場即將出現大波動,價格可能會突破新高。 例如,比特幣(Bitcoin,BTC)幣價格突破上線,代表價格過度上漲,可以適時的賣出比特幣;若突破下線,則可能是過度賣出,是買入的好機會。了解這些訊號,有助於把握市場波動,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 📍現在就報名 👉 XREX Academy… ...閱讀更多
部落格
2025 年 03 月 11 日
重點摘要 XREX 交易所推出【XREX Academy 校友說】全新系列文章,一起了解 XREX Academy 校友們與區塊鏈相遇的故事,以及 XREX Academy 所帶給他們的影響。 首位登場的校友祖德,跟一般 XREX Academy 的學員非常不同,他對於區塊鏈及加密貨幣並非完全陌生,甚至還掌握了幣流分析能力,那他為何還會想報名 XREX Academy? 完成四周的課程後,祖德認為,XREX Academy 帶給他最大的啟發,是更提升對於區塊鏈技術的理解,以及學會運用分析工具,判斷區塊鏈項目背後潛在的風險。 文 / 高敬原 Carlos 祖德是 XREX Academy 的第 15 屆校友,曾有過被詐騙的經驗的他,為了幫助更多人免於詐騙的威脅,成立了一個有 1900 名成員的 LINE 社群 —— 「反詐騙:詐騙不能說的秘密」,無償分享各種反詐以及區塊鏈新聞資訊,為了幫助更多被害者,祖德還自己去學了幣流分析,希望能減少被詐騙的金額,而這也意外成為他報名 XREX Academy 的契機。 詐騙已經是新型國安危機,根據內政部打詐儀表板數據,光是今年(2025)一月,因詐騙所造成的財務損失金額,就高達新台幣 95 億元,其中,加密貨幣相關詐騙案件數量逐年攀升,根據警政署統計,2023 年加密貨幣詐騙案件,佔整體詐騙案的三成。 雖然對於區塊鏈及加密貨幣並非完全陌生,甚至還掌握了基礎幣流分析能力,但祖德仍希望能更有系統性的學習區塊鏈知識,在經營社群的過程中,祖德認識了 XREX 交易所的集團資安長 Sun,進而得知 XREX Academy 開課的相關資訊,決定報名參加,每一週遠從花蓮到台北來上實體課程。… ...閱讀更多
部落格
2025 年 03 月 06 日
重點摘要 根據內政部 165 打詐儀表板數據,光是 2025 年 1 月,全台因詐騙所造成的損失多達 95 億元,其中「金融帳戶(卡片)詐騙」是近期常見的手法之一。 借出自己的銀行帳戶,不只帳戶內的資金會被盜領,還可能淪為詐騙集團的人頭戶,最高可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 100 萬元以下罰金,還可能面臨刑事責任。 XREX 交易所替大家整理常見的三大金融卡詐騙手法、真實案例,並提供實用防範技巧,幫助你遠離詐騙陷阱。 住在台北的 Amy 因為渴望成家,透過線上交友認識了 B 男,兩人聊了一段時間後, B 男以「衝業績」為由,詢問 Amy 能否借他銀行帳戶,來收客戶的匯款。 Amy 因為深陷 B 男擘畫的美好戀愛願景,就透過超商店到店的方式,寄出手中所有的提款卡,最終被騙走 200 萬新臺幣。 Amy 的故事並非單一個案。根據內政部 165 打詐儀表板數據,光是 2025 年 1 月,全台因詐騙所造成的損失多達 95 億元,其中「金融帳戶(卡片)詐騙」是近期常見的手法之一。 借出自己的銀行帳戶,不只帳戶內的資金會被盜領,還可能淪為詐騙集團的人頭戶,最高可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 100 萬元以下罰金,甚至面臨刑事指控。 無論彼此關係有多好,無論為了什麼原因,名下的銀行帳戶、提款卡絕對不能輕易交給他人。在 AI 技術、深偽影片(Deepfake)崛起之際,這類詐騙將更難防範與識別。… ...閱讀更多
部落格
2025 年 03 月 05 日
重點摘要 移動平均(moving average,簡稱:MA)是一種常見的技術指標,由美國投資專家葛蘭威爾(Joseph E.Granville)所提出,能夠幫助投資人了解市場的趨勢走向,掌握交易的機會。 MA 廣泛應用於各種投資市場,避免因為短期的價格波動,而做出錯誤的決策。 「時間週期」的設置,會直接影響 MA 曲線對市場趨勢反應的結果,可以根據不同的金融商品以及投資策略,選擇適合的天期來分析市場。 文 / 大白 面對各種五花八門的縮寫,以及幣圈特有名詞,總是搞不懂背後的意思,以及所帶來的意義嗎?XREX 交易所推出「30 秒搞懂幣圈名詞」系列,帶大家用 30 秒的時間,快速學會一個新名詞,以及背後所代表的含義。 掌握市場趨勢方向!常見的技術指標 MA 是什麼? 移動平均(moving average,簡稱:MA)是一種常見的技術指標,由美國投資專家葛蘭威爾(Joseph E.Granville)所提出。 MA 是透過計算過去一段時間內,市場平均的交易成本,所繪製出來的曲線,能夠幫助投資人了解市場的趨勢走向,掌握交易的機會。 MA 廣泛應用於各種投資市場,無論是股票、加密貨幣還是其他資產,都可以透過參考 MA 指標,了解市場的整體方向,避免因短期的價格波動,做出錯誤的決策。 MA 指標的好處與局限 三大優點 不受市場雜音干擾:能更清楚、理性地掌握市場大趨勢,避免因為短期波動,影響交易判斷。 簡單易懂、適合新手:計算方式直觀、易懂,是一款適合初學者使用的技術指標。 根據需求靈活調整參數:依據不同金融資產與投資策略,選擇適合的 MA 天數。 兩大侷限 延遲性:MA 基於過去市場數據計算平均值,可能無法及時反映市場短期的快速變化。 不夠精確:在極端或不規則的市場行情中,短期價格波動可能無法精確顯示,導致難以反映真實的市場趨勢,需要特別留意。 認識三大常見 MA 天期 由於 MA 是透過計算過去一段時間內,市場平均的交易成本,所繪製出來的曲線,因此「時間週期」的設置非常關鍵,會直接影響 MA 曲線對市場趨勢反應的結果。 在使用… ...閱讀更多
部落格
2025 年 03 月 05 日
《Web3 大西進》推出全新企劃【記者這樣看幣圈】系列特輯。我們邀請了長期關注區塊鏈產業的媒體人,匯集財經媒體、科技媒體、幣圈媒體,以及傳統日報等多樣視角,帶大家一探究竟:那些奔走在第一線的記者與編輯台,是如何觀察與詮釋加密貨幣產業的? 在系列首集,我們邀請到《天下雜誌》主跑金融路線,特別關注區塊鏈以及 FinTech 發展的記者林麗珊 Lisa,她也是目前在《天下雜誌》唯一主跑區塊鏈路線的記者。以下是本集完整逐字稿。 黃耀文 Wayne Web3 大西進大家好,我是 Wayne 黃耀文。 尤芷薇 Yoyo 大家好,我是 Yoyo。這一次我們要開始一個新的系列特輯叫做「記者這樣看幣圈」。 因為我們之前的系列特輯裡面其實有邀請過 KOL,或者是傳統金融圈裡面的專家,或者是幣圈裡面非常有名的人物。但是其實在整個所有的產業發展,不只是區塊鏈技術,其實在很多科技的發展當中,有一股非常非常重要的力量,然後他們一直在推動,或者是跟著新興產業一起崛起、一起發展,那就是新聞媒體。可是大部分的人,看到他們的名字的機會並不是那麼多,雖然他們都會在報導最上面,可是到底有多少人去關注? 然後再來就是,他們其實有非常多的經驗,透過採訪或者是去過很多的現場,甚至是他們非常深入地去研究了所有事件的因果,所以他們也有非常獨到的觀點。我們很希望可以邀請他們來跟我們聊一聊,所以特別做了這個系列特輯叫「記者這樣看幣圈」。 然後這一次第一集,我們邀請到的是《天下雜誌》主跑金融路線,然後也特別關注區塊鏈,還有 Fintech 發展的記者,林麗珊 Lisa。 林麗珊 Lisa 嗨,各位 WEB3 大西進的聽眾大家好,我是天下雜誌的記者麗珊 Lisa。 尤芷薇 Yoyo 大家可以看到麗珊,無論是聲音還是本人,在看影片的人會覺得,哇,她很年輕耶。其實因為區塊鏈技術也非常的新嘛,麗珊呢,她現在是《天下雜誌》,唯一一個有在逐跑區塊鏈相關題目的記者。然後呢,本人也非常年輕,她才 28 歲,1996 年出生的。可是呢,在這個產業裡面,可以說是資深的區塊鏈記者,可以這樣說嗎? 林麗珊 Lisa 可以吧,但很多幣圈的人也都非常年輕啊,大家都比我還會賺錢。 尤芷薇 Yoyo 對,但我觉得蠻重要的事情就是說,就像我們之前曾經提過,有一些大學生,他現在人生第一次投資,他其實不是進股市,他是進加密貨幣圈。 然後呢,像你這樣年紀的記者,第一次報導的新聞,居然不是我們大家平常很熟悉的這類的新聞,而就是加密貨幣。所以第一個問題想要問麗珊就是說,那你是怎麼樣踏入區塊鏈跟加密貨幣相關的新聞報導的? 林麗珊 Lisa 我進入這行是 2021 年,那我一入行我就是到《天下雜誌》當記者。《天下雜誌》是一個 40 多年的財經媒體,然後我剛好那個時候 on… ...閱讀更多
部落格
2025 年 03 月 03 日
重點摘要 詐騙問題已經成為新興國安危機。Whoscall 日前發佈《2024 年度報告》,整理了過去一年的詐騙趨勢,XREX 交易所替大家畫重點,列出報告中最值得關注的最新詐騙手法、預防方式。 2024 年 Whoscall 在全球辨識了約 56 億次陌生來電與簡訊,其中 5.4 億次為詐騙來電或訊息,數量是近四年來最多。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於 2023 年底與電信業者合作,規定境外來電在接通前須先播放 7 秒語音警示。近期「234XXX」等異常短碼,已成為新型變造號碼,以規避語音警示的攔截。 文/Sunny 打擊詐騙是臺灣政府目前重點施政目標之一,總統賴清德更是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打詐的重要性。 根據內政部打詐儀表板數據,光是去年(2024) 9 至 12 月,全台每月受理的詐騙案件數,平均高達 1 萬 8 千件,財產損失金額,更是高達每月 120 億元,詐騙問題已經成為新型國安危機。 詐騙案件、財損之所以居高不下,一大原因是新型詐騙手法仍層出不窮、無孔不入,導致民眾防不勝防,定期認識詐騙新手法,是防詐的基本功。 來電辨識和防詐 App Whoscall 日前發佈《2024 年度報告》,整理了過去一年的詐騙趨勢。XREX 交易所替大家畫重點,挑出報告中最值得關注的最新詐騙手法、預防方式,幫助民眾避免落入圈套。 詐騙訊息近四年來最多!「簡訊詐騙」在台灣佔比達八成 先從全球詐騙趨勢看起,根據報告統計,2024 年 Whoscall 在全球辨識了約 56 億次陌生來電與簡訊,其中 5.4 億次為詐騙來電或訊息,包含 4.5 億封疑似詐騙簡訊,以及 8,725… ...閱讀更多
部落格
2025 年 02 月 26 日
重點摘要 驅動人們買入與賣出的時機,以及是要加碼還是停損的原因,是由許多因素交織在一起的結果,這就是所謂的「交易行為」。這篇文章,將從「散戶交易者」的角度來,分享四個心法和大家分享。 目前多數的虛擬資產,並不具備分析價值,在現在這個時刻,注意「人性」帶來的影響,以及「堅守紀律」,對散戶交易者來說,是更具備參考價值的指標。 在一個仍沒有太多技術分析可以做的市場裡,跟單、帶單這件事情並不合理。因為每個人所處的時空背景都不同,在沒有技術分析可支撐時,相同成功往往難以複製。 本文共同作者:蕭滙宗 Winston、尤芷薇 Yoyo、高敬原 Carlos 2025 年才剛開始沒多久,我們已經見證了一系列的「迷因幣亂象」。 首先,由二度回鍋白宮的川普(Donald Trump)拉開序幕,他在就職前夕推出官方迷因幣 $TRUMP,24 小時交易量突破 100 億美元,根據 CoinMarketcap 數據,價格從最高 75 美元一路下跌,二月下旬,價格約在 15 美元上下,也就是說,如果真的買在最高點,虧損超過 80%。 不只是川普,他的妻子,也是美國第一夫人的梅蘭妮亞·川普(Melania Trump) ,在 $TRUMP 推出的幾天後也跟進,發出個人迷因幣 $MELANIA,根據 CoinMarketcap 數據,價格最高上漲至約 13 美元,到了 2 月價格跌至不到 1 美元,中間波動高達 92%。 政治圈的迷因幣亂象還沒完,新任阿根廷總統哈維爾·米雷伊(Javier Milei)二月初,在社群媒體 X 上發文力挺一款名為「LIBRA」的迷因幣,宣稱可以促進經濟,眾多散戶交易者看到這則貼文後,開始大量進場購買,$LIBRA 價格從 0 美元,瞬間飆升至近 5 美元,幾個小時後,$LIBRA 價格瞬間暴跌,跌破 1 美元,米雷伊隨後也刪除了這則貼文,並劃清界線。… ...閱讀更多
部落格
2025 年 02 月 24 日
在所有人的投資歷程中,一定都有過在錯誤時間買賣的經驗,決定「要買」或「要賣」,每一項投資決策的背後,都是由許多不同因素交織而成的「交易行為」。最新一集的《Web3 大西進》,我們邀請 XREX 交易研究員 Ray 與 XREX 共同創辦人暨集團營收長蕭滙宗 Winston,一起來深入聊聊究竟「交易行為」是什麼?探討究竟有哪些常見的迷思、錯誤的觀念,幫助大家不再採坑。以下為本集節目完整逐字稿。 蕭滙宗 Winston Web3 大西進,大家好,我是 Winston。 尤芷薇 Yoyo 大家好,我是 Yoyo。這一集我們要來跟大家討論,在現在市場很熱的時候,其實我們經常有一些在交易市場裡面的行為,有時候回頭看,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 所以,我們今天的主題是:「破除常見的交易行為迷思,如何建立正確投資觀念不踩坑。」特別是大家都在說牛市來啦,或者是你看周圍很多人在賺錢,甚至你自己開始第一次投入資金。我們覺得這個題目是非常重要的。那今天除了 Winston 之外,我們也邀請到了 XREX 的市場研究員 Ray,跟我們打聲招呼。 Ray 大家好。 尤芷薇 Yoyo 對,那今天 Winston 跟 Ray 會跟我們大家聊一聊所謂的交易行為。但我要先講一下,就是「交易行為」這四個字,我好像都聽得懂也看得懂,可是它到底真正的意思會是什麼?Ray,你要不要先跟我們講一下,通常我們在聊交易行為,我們在聊的東西是什麼? Ray 通常就是如果一個比較學院派的講法,就是通常是講你的行為。就是你今天下單,你明明就是假設今天覺得買了,你要放 10 分鐘,那之後你買了放了 30 分鐘,或是買了馬上賣掉。那到底是什麼外在因素,在影響你這些所謂的交易行為或投資行為? 那就有一本書就是,不要講科學或是財務的分支裡面,就專門在講說什麼情況下你會被你交易的時候的一些不理性的因素,或是一些大家都有的偏見,去影響到你最後的策略這樣子。對對對,所以就大概是一個比較全面派的定義方式這樣,就是出發的。對。 尤芷薇 Yoyo 就我們自己日常生活中比較常遇到的所謂的行為,應該就是消費者行為啦。就是說今天例如說你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廣告,然後到最後你去買,其實中間我們有所謂的黑盒子。就是說我中間經過什麼判斷,又接收到了什麼資訊,然後又想了什麼事情,最後我就買了什麼。 然後有一個很有趣的一些行為觀察,就是例如說你去 7-11,然後你打開那個冰箱的時候,很多人其實是靠溫度在做抉擇的。就是說我先摸一摸哪一罐比較冰,其實最後你的抉擇,不是你想要喝哪一罐飲料,是哪一個比較冰。 或者是如果你去大賣場的時候,你在選烤箱或微波爐,就你也很少看那個瓦數啊什麼之類,很多人就是按那個打開、再關起來,讓聲音好聽,我就買了這一台微波爐。其實這個是我們常在討論的消費者行為。對。 但如果我們講到交易行為,就像剛才 Ray 說的,就是在市場上面,也是一樣的狀態。就是我什麼時候買?我為什麼做了這個決定?然後我在買賣的時候,為什麼有這樣子的行為?然後我們今天就要來討論一下,在這裡面有沒有一些其實你自己也匪夷所思,或者是好像真的有看到,人家也都出現這樣的情況。 蕭滙宗…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