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Products 數位支票 BitCheck XREX 交易所 收益型產品 XREX 俱樂部 XRAY 公司介紹 團隊介紹 聯絡我們 加入我們 媒體報導

部落格

悠遊卡是新臺幣穩定幣嗎?相似卻是不一樣的支付革命!去中心化、跨平台、跨國的穩定幣未來是什麼?

在【穩定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系列特輯的最終章,我們要從臺灣無現金支付的經典案例「悠遊卡」出發,一路帶大家看懂穩定幣對人類金融發展,所帶來的真正革命是什麼。以下為本集節目完整逐字稿。

黃耀文 Wayne

Web3 大西進,大家好,我是 Wayne 黃耀文。

尤芷薇 Yoyo

大家好,我是 Yoyo。這一集是「穩定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最後一集。

黃耀文 Wayne

第幾集啊?

尤芷薇 Yoyo

最後一集是第八集。這是我們做的最長的一個系列,因為我們覺得必須要把它的前因後果,還有它現在在發展跟我們全部人一起參與的這一個歷史說清楚,然後我們再來談未來。

然後我們已經介紹完了,就是關於穩定幣它的概念是什麼,然後美元穩定幣它一開始從 2014 年一路到現在,然後又有 USDC 上市啊,然後我們上一集跟大家討論了新台幣穩定幣,這個是大家很關切的。

那在最後一集我們要討論的就是,很多人說穩定幣會跟轉帳還有支付有關,就是到底在未來美元的穩定幣,還有其他的非美元穩定幣,到底可以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從網路世界我們現在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一路走到了區塊鏈的時代,到底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但是非常恰巧的,就在我們要討論這個議題的時候呢,居然就是在社群上面或新聞上面,我們已經看到很多熱烈的討論,主要原因是因為兆豐金控的董事長董瑞斌,他就是在討論穩定幣的時候,他有提到他認為,台灣早就有新台幣穩定幣了,早在 2002 年的時候台灣出現了悠遊卡,他認為這個支付點數,就有帶有新台幣穩定幣這樣子的精神。

那他說完之後呢,其實很多人就覺得有一點震驚,因為當我們在討論穩定幣的時候,主要原因是因為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可是區塊鏈技術是在 2008 年才出現的,然後大家想說,那我們真的在 2002 年就有這樣子的概念嗎?可是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為什麼我們現在還要花那麼多時間研究穩定幣,或是討論它為我們帶來的變革跟改變?

Wayne,相信你的朋友圈裡面,大家應該也對這件事情有很多的討論,然後大家也在想,嗯,那悠遊卡的這樣的支付點數和新台幣穩定幣或者是穩定幣的概念,是真的有相似之處嗎?嗯哼。

黃耀文 Wayne

我朋友之間確實非常多的討論。那最近有兩篇文章,大家可以參考,一個是《區塊勢》有寫一篇文章,然後另外一個是在《動區動驅》刊登的,就是 Eric Jiang,他也有寫一篇文章。我想大家這麼熱烈討論的原因,就是這個董先生,兆豐金的董事長,他是非常重量級的前輩。

尤芷薇 Yoyo

沒錯,傳統金融機構發聲這樣。

黃耀文 Wayne

對,然後他的經歷,大家知道他的噸位,所以大家當然特別在意他講的話,他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前輩。那我覺得穩定幣,他確實跟這個悠遊卡是有相似的地方,然後這個很值得去探討的,當然也有很不一樣的地方。那這一集就希望跟各位來探討,其實各位過去四年間,還有一位先生在台灣,他常常講到穩定幣的時候,就是拿悠遊卡來做比喻,這位先生就是我。

尤芷薇 Yoyo

沒錯,我們眼前的。我們還一度講說,要一直說悠遊卡嗎?沒想到現在就是兆豐金的董事長也是拿悠遊卡來提。只是我們之前一直在提的就是,悠遊卡的點數是一個穩定幣可能類似的概念,只是它會因為區塊鏈技術而升級,變成另外一個更好使用的支付工具。對,但是因為董瑞斌董事長他是認為,這基本上是一樣的東西,這樣。

黃耀文 Wayne

我覺得他發表了蠻不錯的看法,那我很多看法是跟他一樣的,當然我也覺得說,穩定幣跟悠遊卡這種票證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那我不是從傳統金融業出來的,我一直以來都是做資訊安全,我是學這個博士班就是學資訊安全的,然後呢,我後來都一直在資訊安全這邊做,但是也因為是這個加密演算法這些,所以讓我提早接觸了比特幣。

那我今天為什麼覺得我可以來跟各位做這個分享,主要是我從 2018 年創立這個 XREX 之後,我們就一直深耕在這個穩定幣的領域。那後期我們也拿到了穩定幣最大發行商 Tether 的投資,而且我們過去幾年在新加坡,一直在主辦這個我們所謂亞洲最大的穩定幣年會,叫做 Stablecoin Summit,它跟 Token2049 是同一個時期。所以我覺得我業界的經驗累積的蠻多的,所以基於這個,雖然我是很後輩的,然後我也不是金融界出來的,可是還是有一些看法,我覺得值得跟各位分享。

尤芷薇 Yoyo

我覺得蠻重要的事情是,我們看到傳統金融機構也開始討論穩定幣這個議題,然後我們也有看到,就是有很多的銀行其實也在研究,他如果真的要發穩定幣,那他的應用場景,或者是他有的競爭力到底在哪裡。

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點,我們剛好在現在來討論支付這件事情,和它與穩定幣之間的關係。可是當我們真的想到悠遊卡,或者是我們現在日常生活中,有使用到的一些平台,像 Line Pay 介面,或者是有些人會使用到支付寶等等等等,這些基本上都落在電子支付,或者是我們看到的網路銀行、網路轉帳這樣子的一個範疇裡面。

所以它是基於網路的發展,而出現的新的支付的工具跟模式。那這邊想要先問一下,就是其實從 1990 年代,就是網路興起之後,我們已經出現了在支付上面非常多的變革,這些變革它帶我們改變了什麼東西,然後到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就是我們在使用因為網路而興起的這種支付的方式,它讓我們帶來什麼樣子的便利性,跟突破了什麼呢?

黃耀文 Wayne

我覺得既然談到悠遊卡,那我們講一下悠遊卡的公司的歷史。悠遊卡公司我記得是 2000 年開始運行,然後 2002 年,台灣有這個電子票證相關的法律,所以呢,悠遊卡就在這個法律框架下面,來提供一個電子票證的服務。電子票證呢,各位可以想說它是二十幾年前的東西,但是這個電子票證呢,它是非常有它的吸引力的。

什麼樣的吸引力呢?這個我們就講到,如果我們把這個支付工具當作一個產品來看的話,網路的興起,那個時候 2000 年網路開始普及大家所使用的時候,大家突然覺得,嘗受到了說,原來資料、通訊、知識可以這麼快速、這麼無國界的傳播。所以那個時候就激發大家的想像,就是如果知識跟通訊可以傳播的這麼快、這麼即時,那錢是不是也可以有支付或者錢是不是可以透過網路這種新的工具,有一樣的效果,錢也可以跟資料跑得一樣快、一樣無國界。那麼這一題呢,在這個 FinTech,就是金融科技界呢,大家解了很久。

最後呢,就是什麼樣是一個快速的支付的網路,快速支付的網路跟產品,怎麼樣可以做得出來。後來我們做出來了,在美國有 Venmo 出來了,在美國有 Venmo,在中國有支付寶跟微信支付,在印度有 Paytm,這中間的秘密大家發覺是什麼呢?如果所有的使用者都是用同一家公司的服務,在同一個網路裡面這個就會快,你一旦要跨公司一旦要跨國就會慢。

所以那個時候我們就創造出來了,快速支付大家覺得說這真的是秒到太好用了,支付寶、微信支付、Venmo、Paytm 太好用了,其實它的秘密沒有什麼,就是因為你同是一家公司的使用者,這中間有很多法規的限制,什麼限制並不大,所以就可以達到這樣子的效果。可是我們從此之後,一直沒有辦法突破什麼樣的,我們沒有辦法做到一個跨國的快速的一個支付或者轉帳的網路,跨國快速的清算網路做不出來,做不出來,這些網路每個都很大,Venmo 整個美國都在用,可是 Venmo 進不了大陸,支付寶、微信支付整個大陸都在用,可是進不了美國,Paytm 基本上出不了印度,都已經是很大的網路。

但是一旦跨國為什麼?因為跨國就會有很多法規額外的限制,那這些法規的限制呢,就會讓這個網路呢,它開始破碎,你就沒有辦法,你即使 Venmo 有一天進了中國,它可能是另外一家獨立的金融公司,那跟 Venmo 的美國使用者,它之間可能不會通,微信支付有一天即使進了美國,可能跟中國的用戶之間也會不通。

這中間讓我們想說,怎麼樣去解決這個法律的限制,因為每一個國家對於支付這邊,或者說銀行業或支付,它都有很嚴格的限制。那為什麼後來對我來說,全世界最大的穩定幣發展商 USDT,是創建了我們歷史上第一次能夠看到的,跨國而且快速即時的這個錢的網路,支付或者轉帳的,或者說結算的網路,第一次出現,跨國而且快速的,那它是又怎麼做到的?這個跟悠遊卡之間又有什麼關係?這就是我們這一集,它跟悠遊卡很有關係,它跟電子票券很有關係,這個就是我們這一集要來探討的。那麼探討這個之前,我們就必須大概的瞭解,因為牽扯到錢,為什麼說錢支付這種產品,那麼他是創新比較慢,網路創出來這麼久了,可是快速跨國的網路還創不出來,為什麼?

因為他有很多法規的限制,牽扯到支付跟錢,你就一定要面對到法規,各國的法規。這個我們就可以用我們在新加坡的大型支付機構,我們這個大型支付機構,總共有七張執照,我們在新加坡拿了六張,我們可以從這邊來看法規的限制到什麼。我們在新加坡的這個支付,我們是可以同時做傳統金融的支付,也就是法幣的支付,美元、新幣等等的支付,我們也可以做穩定幣的支付,雙軌同時進行的一個執照。那麼這個執照其中五個有什麼?

第一個,我可以發行電子錢,所以我可以運行電子錢包,這些電子錢的發行執照,我可以收單,我可以做跨境支付,我可以做國內支付,然後再來一張很重要的,上述這些服務,因為我有數位代幣支付的執照,Digital Payment Token,也就是加密貨幣的這個執照,所以上述的這些服務,我不但可以對法幣做,也可以對穩定幣或加密貨幣這邊來做。所以你說這五張都非常的重要,可是其實有第六張,我覺得是極端重要的一張,是什麼呢?

開戶的執照,Account Issuance,開戶的執照,因為常常很多服務,我們是要為使用者要先可以為他開戶,有了戶頭才可以什麼?才可以吸收存款,對不對?我才可以說你這個戶頭裡面你有多少的餘額,沒有戶頭就比較難做這個東西。再來,我合法的可以幫我們在新加坡做 B2B 的,可以幫兩個企業開戶,那你企業 A 用穩定幣支付給企業 B 的時候,我才可以合法的印一個 Payment Statement 給雙方,說我印一個 Statement,這個由 A 支付給 B 公司穩定幣多少,那因為我有這個開戶的執照,然後我合法去收集到兩邊公司的檔案,幫兩邊都開完戶了,所以我出去的這個 Payment Statement,是具有法律效應的。

所以很多時候在各國的運行,就是牽扯到什麼呢?這個開戶的這一張執照,這張執照它有很多的規範,它很不容易取得,那也就限制了我們剛才講的這個,已經是快速的支付網路,或者說轉帳的網路,它沒有办法容易跨國的原因。那這個也就講到,你看悠遊卡,講回悠遊卡,為什麼我們要 study 悠遊卡,為什麼悠遊卡的 case study 這麼重要?

因為悠遊卡 2002 年,他一開始是電子票證的執照,這種執照是你不能開戶的,你沒有開戶的。到了 2010 年,他好像是台灣第一個拿到電子支付之道的,電子支付就是包含了你可以幫 user 開戶,可以開戶不能開戶,各有優缺點。怎麼說悠遊卡為什麼重要?小朋友開戶很不方便,小朋友每天上學要坐公車,對不對?

那麼所有來台灣的移動人口,這個包含了台灣在身邊的移工,還有來這邊出差的旅遊的,他不見得可以順利的在一個電子支付機構下面,譬如說在這個 Line Pay 或者介面支付下面能夠開戶,或在我們銀行可以開戶。可是呢,如果不要開戶,拿著電子票證來做我們台灣的運輸工具,這個是可以的,所以他可以買一張悠遊卡,在悠遊卡裡面放電子票證悠遊卡點數。所以電子票證有它很重要的一個比較貼近一個國家基本人權的需求,它比較像是什麼?電子票券比較像是電子的紙鈔,因為我到一個國家去旅遊,去短期的出差,可能銀行不讓我開戶,甚至支付公司也不讓我開戶,因為我不是這個國家的人,我沒有這個國家的工作證等等。

可是我可不可以拿現鈔?我可以拿現鈔,現鈔這個很貼近基本人權,我只要有手有口袋,我就可以裝現鈔,只是現鈔它是實體的,它比較不方便。那麼怎麼樣可以把這個現鈔電子化?第一代的最原始的創新,就是電子票券製造,也就是悠遊卡一開始的創新。

所以悠遊卡,尤其悠遊卡它一開始什麼?它也比較貼近大家的基本的需求,我要做大眾運輸工具,那我不論在你台灣,我即便沒有居留權,我只是來觀光出差,我都應該可以做大眾運輸工具,那如果這個現鈔這麼麻煩,銅幣這麼麻煩的話,有沒有一個數位化的東西,電子票券。所以電子票券它這個很貼近現鈔的使用的場景。

我認為穩定幣它一開始能夠這樣子跨國,也是因為其實從中本聰的比特幣到後來的穩定幣,它都很有電子票券的精神,它其實是一種數位化的紙鈔,或者一種數位化的黃金,比特幣數位化的黃金,那麼穩定幣數位化的紙鈔。數位化的紙鈔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誰都可以拿的這個東西,因為紙鈔很貼近基本人權,區塊鏈的特性是什麼?

它是完全是開放原碼的,公開規格的。所以我剛講的這兩篇文章裡面,很重要的就有提到說,區塊鏈很不一樣,跟悠遊卡很不一樣的是,它是開放規格的。在這一點上面,由於數位美元以穩定幣存在的時候,它很像票券,但是這個票證發行在公開的帳本上面,所有人都可以取得,這個就很特殊了。

它發行商並沒有直接去服務每一個個人,他要服務每一個個人,他要服務每一個個人,很可能他就要取得電子支付相關的執照,也很有可能他需要有 account issuance 開戶的這個執照,那這樣子就會阻礙了金融的創新跟普及。那可是他今天如果是,我只是把票證發在公鏈上面,我的 USD 就是一個票證。

然後呢,我在各地都創造了你大量對這個票證的使用的場景,譬如說你要換任何其他穩定幣,DeFi 上面的 Curve 就可以換,你要買比特幣,你要買以太坊,DeFi 上面 24×7 演算法自動程式就幫你跑了,你不需要任何額外的權利,等等,我創造出很多這種應用的場景,來保障消費者的權利,來獲得消費者的信心說,那麼我有這個票證,雖然票證的發行商不直接服務我,我可能沒有辦法直接跟他把錢領出來,今天 Circle 發的 USDC、Tether 發的 USDT 都是這樣子的模式,你沒有辦法直接跟發行商去換到錢,可是沒有關係,因為我各地都有應用的場景,我運用場景好,那所以我選擇來使用這樣子的穩定幣。

那麼這個就讓當時的穩定幣的網路可以跨國,每一個人都可以握有票證,都可以交易票證,然後有很多的場景可以使用票證,可是不見得發行商直接服務到每一個票證的使用者。那這樣子的話,在執照的需求面就比較降低了。

這個也是悠遊卡公司,2002 年他是電子票證,到 2010 年他取得了電子支付,從 2010 年電子支付執照,才讓他可以什麼?開戶。所以悠遊卡後來在電子支付下面,電子支付執照下面,所推行的服務呢,其實你就可以有帳戶了。所以有帳戶有好處,你很多的這個帳啊,都可以看到,有歷史記錄等等的,但是他有壞處,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開得到戶。

那不是每個金融服務都一定要在每一個國家取得這個開戶的許可,有的時候票證的許可是更好用的,更貼近普惠跟人權的這種概念。所以我覺得,這個美元穩定幣一開始的興起是為什麼呢?因為他比較不像電子支付的概念。

尤芷薇 Yoyo

但我覺得很有趣的事情是,我們常常在說,區塊鏈是繼網路之後,下一個對人類的社會,還有對人類文明,會有巨大影響的一個科技與技術。所以當我們剛才 Wayne 幫我們回顧了那一段網路的歷史的時候,我們可以發現,它某種程度上解決了第一個現金的問題,第二個它可能也解決了一個實體的問題,例如說以前如果你要轉帳,你就要去銀行臨櫃啊,然後所有東西都要拿到這個紙本啊。

所以這個電子化或者是開始帶我們走入一個第一代的數位生活,可能是我們看到在悠遊卡這個例子可以帶給我們的一個經驗跟提醒這樣。那我們已經看到網路為我們帶來的方便性,還有它既有的侷限,那我們就可以看到區塊鏈帶來的差異還有不同嘛。那區塊鏈它是一個去中心化的一個網路,就像剛才 Wayne 你有提到的,它可以具有非常高的流通性,然後剛才你有一直提到一個詞,我覺得這是一個關鍵字,可能我們在這一集可以跟大家多聊一點,就是開戶跟權利。

我覺得大家平常可能不一定會這麼接觸到這個概念。那網路的世界我們有經歷過,甚至是我們已經大致上理解了,因為我們曾經體驗過,可能大家會覺得還不是那麼確定,那區塊鏈到底要為這個支付網路帶來什麼樣子的變化?

如果第一代的快速支付系統,是因為網路而產生的,我們已經看到它突破了一些挑戰跟困難,那下一代由區塊鏈技術所帶來,然後在穩定幣的誕生 2014 年那一年,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翻轉,一直到我們現在 2025 年,我們終於要開始感覺要可以大量採用的現在,我們可能要探討一下,就是那它到底和網銀,還有電子支付相比,為什麼讓跨國、跨平台、跨界,甚至是跨一切,這樣子的可能性變得即時透明,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到底在什麼事情上面出現了變化?

黃耀文 Wayne

好,我們可以回到 18 世紀,在那個年代 Banknote 它好用在哪裡?就是說真的是好用是在於,我是個外國人,或者我住英國跑到你們美洲,跑到你加拿大來,我做生意,可能我不容易開戶,可是沒關係,這個 Banknote 就像是大抄一樣,對不對?

我只要可以拿著這 Banknote,我就可以做生意。所以它很貼近現金,現金我就說了,現金不需要開戶的,不論誰到台灣來,沒有人說他不能拿到現金,都可以,不論你是哪一國的人,只要你合法入境,甚至你非法入境,你都可以拿,反正你有手就給他現金,有現金你就可以有經濟活動,你就可以做交易,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特性。

然後你就說,可是這些 Banknote 你明明知道,你手上拿的這個,你沒有辦法去跟這個銀行去換回底層的黃金或者什麼的,你為什麼願意拿?那就跟你問穩定幣說,你們這些所有穩定幣的使用者,你們都沒有直接去跟發行商開戶,你們為什麼選擇?這個就是貨幣市場的自由競爭。那麼大家可以去看 Frederick Hayek,HAYEK,他有出這個 The Nationalization of Money,那麼他裡面就講說,這個就是貨幣自由競爭所帶來的好處。

那麼在美國、加拿大、蘇格蘭的 Free Banking Era,這個每個銀行發的這些 Bank Note,為什麼大家明明知道說我不能跟銀行互動,就是說這個 Note 是我 Claim 的權利,它下面就是可以去 Claim 到下面的儲備,我有這個權利在手上,我有 Note 在手上,可是我自己不能去 Claim,因為我這個銀行在這個銀行沒有開戶,可是我可以給某一個開戶的人去 Claim,所以他其實把 Claim 的權利,以及跟銀行在銀行有戶頭可以跟銀行互動,這兩個權利切開來。

那切開來有好處,這個 Stablecoin 也是一樣,切開來的好處就是,我雖然在你這邊沒有開戶,可是我一樣可以使用,我只要有人願意收,那只要他的應用場景夠大,市場自然會選擇,大家都不是笨蛋,對不對?為什麼我要用這個穩定幣?那我就覺得,因為他這邊可以用那邊可以用,到處的 DeFi 這麼多可以用,我完全不怕說我沒有办法跟發行商互動。這個是穩定幣很重要的,我不怕我沒有直接被發行商服務到,就像我跟悠遊卡公司有沒有什麼關係?

I don’t care,反正只要每個 7-11 收就好了。我現在 DeFi 看到,DeFi 上面這麼多的自動化的演算法,都已經跑在上面了,我不怕,對不對?這些也沒有人為在裡面的,都已經是鏈上自動在跑的東西,所以我手上的穩定幣,一定可以換到位元幣,一定可以換到以太,一定可以幹嘛幹嘛,那我就選擇來用。從 18 世紀就證明了,當你把這兩種東西切開的時候,它會有很大的好處,那你就讓這個市場自己來選擇,他市場他想要用哪一個貨幣。但是為什麼在美國執行的不成功?

那我們可以對比當時的問題,那現在我覺得有兩大因素,非常漂亮的解決了以前在美國我們看到 Free Banking Era,每個銀行施發的這些貨幣,一個是區塊鏈的誕生,第二個天才法案的通過,他解決了以前這一些所有的問題。我們一個個來講,我記得三年前,三年前我們的央行在臉書就有貼文,說穩定幣大家要小心,這個很像 18、19 世紀在美國失敗的銀行施發貨幣。

然後提到了 Wildcat Banknote,就是那時候有很多野貓銀行,是假的銀行,他就發那個假的那個 Banknote 拿來騙人的,完全就是,反正就是一場詐騙。可是因為每個銀行發的 Banknote 都不一樣,那銀行不像國家有國家的這麼龐大的機器,對不對?所以辨真偽的這個能力,消費者是薄弱的,他每一個銀行發不同的 Note,我要怎麼知道這個 Note 是不是真的還是假?所以防偽當時是個大問題,所以才出現了所謂的 Wildcat Banknote,就是野貓的這個偽鈔。

我們央行還用這個,三年前有用這個來比喻過穩定幣,叫大家要小心。但是我們現在知道,憑證最好的技術是什麼?區塊鏈技術。所以區塊鏈對比於 18、19 世紀,我拿到一個紙本的哪一個想發的 Banknote,那但是我今天如果在區塊鏈,我有我懂區塊鏈技術,我要知道一顆這個 USDC 或一顆 USDT 是真的還是假的,這個還真的還蠻容易的,只要你懂區塊鏈技術,區塊鏈他就是一個非常棒的一個憑證平台。那再來不只是這樣,區塊鏈是什麼?

區塊鏈是一個最有效的信用取得的機器,為什麼比特幣這種模擬黃金,可以為大家採納,而成為你看美國去年發了多少檔的比特幣的 ETF,一個不知道誰寫的一段程式,在鏈上面創造出來的這樣子的代幣,為什麼到最後也不過十幾年的時間,可以去年讓美國合法的包含 BlackRock 這些最大的金融機構,幫他發了十幾檔的 ETF,這件事情怎麼發生的?

信任。為什麼他可以取得這樣子的信任?因為他是公開去中心化的帳本技術,區塊鏈最強是什麼呢?信任的取得,他加速信任的,你今天比特幣如果是放在一個 DB 裡面,你說這個東西有價值,我告訴你沒有,然後有稀有性,沒有人要信你這個,但是你今天用一個公鏈,一個去中心化的公鏈上面,你說我這東西有他的稀有性,他的演算法都是固定的,他有價值,到現在,美國發了 17 檔的比特幣的 ETF,他就是這個信任。

所以當時的這個 18、19 世紀的這個 Free Banking 發出來的這個,銀行發出來這個票證,大家是覺得好用,當現金來用沒有錯,可是防偽是個大問題,信任也是個大問題,而這一些包含他的開放性,這一些被區塊鏈我認為是完美的解決。那麼同樣的,今天一個外籍人士,一個俄羅斯人,甚至一個歐洲人來到台灣,然後我是導遊,我跟他說,你在台灣你一定需要悠遊卡,我這個悠遊卡裡面存了 5000,我賣給你,你怎麼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悠遊卡?

你很難判斷,悠遊卡不好判斷,那 5000 我賣給你,你怎麼知道是不是真的悠遊卡?你很難判斷嘛,悠遊卡不好判斷啊,我怎麼知道這是不是真的悠遊卡?那但是呢,區塊鏈發行的這個穩定幣,就比較在這方面要優秀很多。再來呢,第二個,區塊鏈還有什麼呢?這個錢是可以被程式自動化的,這個也很重要。為什麼?

因為當我們在用悠遊卡的時候,我們在意的什麼?我們知道說悠遊卡公司不是一家銀行嘛,對不對?我們也知道我在悠遊卡公司不見得有戶頭,我只買一張卡而已,我是有風險的,風險比我錢存在銀行高很多,可是為什麼我肯存那麼多在悠遊卡裡面?因為應用場景好,反正我到哪裡都可以運用的時候,我就覺得好,我選擇你支付工具。

所以區塊鏈的可程式化性,大幅提升了應用場景。怎麼說?我們常常我們早期在用穩定幣的,我們就覺得他應用場景多,對不對?當你在鏈上面有這麼多應用場景,那在鏈上面都是自動程式化跑的時候呢,我就覺得我不怕持有這個比特幣,因為我的應用場景,都是在鏈上面沒有人為的自動化程式跑,他增加了應用場景。那再來這個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Ben Holmstrom 在他的論述裡面,他用的叫做無知 ignorance 這個字,在我剛剛提到的 Nick Carter 他的文章裡面是叫做 No questions asked,NQA,不要問問題,無知或不要問問題,這兩種都在形容什麼?

一個好的貨幣系統,一個好的錢,好的錢是要人對這個錢是無知的。什麼意思呢?我如果今天用新台幣,我就不要去想說,台灣哪天打仗新台幣怎麼辦?舊台幣發生什麼事了?哇塞,舊台幣就是因為打仗泡沫了,那新台幣會不會因為打仗而泡沫?如果你想太多,那這個錢就不是一個好的錢,你就會沒事了,你又會換回美元去,或是想說,哎呀,新台幣,台灣 GDP 能支撐新台幣嗎?我們央行後面有多少黃金儲備?

我可以去跟央行把黃金換回來嗎?你問的太多問題,對這個錢都不是好事。那我新台幣,而且甚至我廣義貨幣,都要有這個無知,或者 no question asked,所有東西在你的認知裡面,你不要想那麼多,全部都叫做台幣,它都是 one to one 的,都是面額這樣子。那麼這件事情並不容易達成,所以在 18、19 世紀,銀行發的銀行券、銀行票證,他就需要建立基礎架構,來讓票券跟票券之間,保證是 1 比 1 兌換,這樣子錢的流動性才會好,大家才會產生出 No question asked 不問問題,或者產生出無知 ignorance。我們常常在說一個錢,它的成本是什麼?或者說法幣,法幣是誰發的?

央行發的,對不對?通常央行控制什麼呢?控制利率。所以我們講到錢的成本的時候,最直覺就是利率,利率就是我錢什麼?我跟人家借錢,或是我錢借給別人,這成本是什麼?

就是央行的這個基本的利率。但是呢,錢其實有不同的成本,而其中我們剛才談到的這個,就是錢的成本的其中一個,叫做 Cost of Parity,或者說面額交割的成本,錢跟錢之間,不同的銀行的存款之間,不同銀行發的 Banknote 之間,都要被識別成一樣的東西,大家要產生無知,或者說大家 no questions asked,這個呢需要有基礎架構的投資,很多這個清算的機構去做出來這些東西,這個是要成本的,要有這種機制的存在呢,錢的流動性才會好,錢的同質性,NFT 的那個 F,Fungibility,Fungibility 才會高,那就會達成 Nick Carter 所謂的 No question asked,或者達成 Ben Holmstrom 講的 ignorance,他這個錢才會好用。在區塊鏈,如果你懂區塊鏈,你懂 DeFi,去中心化金融,那像我當時看到這個 Curve 做出來。

然後 Curve 上面呢,有這麼多的穩定幣的這個所謂的 pool,對我來說是什麼?這是最漂亮的 par infrastructure,就是 par 面額交割的基礎架構,最漂亮的就是這個,我看到最漂亮的一種,全程式化自動化無人參與 24×7,所有資料公開透明,永久保存在區塊鏈上面的面額交割清算基礎架構,這個太棒了。為什麼呢?

這個 Pool 這個 Curve,大概是 4 年前做出來的吧,這個東西一做出來,哇,在鏈上面,那沒問題了,我今天這個天才法案要求的 Interoperability,就是兩個穩定幣之間要可以很容易的互相轉換,這沒問題啊,這個我們鏈上的 Curve Pool 就做到。所以我今天拿著 USDC,我也不怕,因為我在鏈上面可以很容易換 USDT,幾乎是 1 比 1,對不對?這幾個穩定幣之間都幾乎是 1 比 1 的可以,至少鏈上面就有這種,那更不用說滿地,到處都是交易所,對不對?

台灣就這麼多交易所都可以換,太多地方可以換了,這個就是 par infrastructure。所以區塊鏈的可程式化特性,加上他公開透明的特性,也把這個面額清算交割的基礎架構,我認為完美解決。所以你看區塊鏈它完美解決很多當時這個 Free Banking Era,銀行施發的票證的很多問題被解決。那麼天才法案又從這個合規面、監管面去解決了很多這個問題,當時銀行發的這個 Banknote 合規面、監管面去解決了很多這個問題,當時銀行發的這個 Banknote 它下面資產總會很多,貸款也有,黃金也有,這個也有,那個每個銀行又不一樣,儲備都不一樣,然後也沒有被很好的去集合,很多銀行到後來就破產,超發破產。

Genius Act 他做了很多很有意義的事情,第一個,我把這個儲備把它給統一化了,不好意思,比如說他銀行存款不算是高品質儲備,對不對?那要什麼呢?短期美債,以短期美債為主。

所以所有的發行商,符合 Genius 法案的發行商,統一的都要是這個短期美債,甚至特別強調銀行,銀行你要發穩定幣,你要另外成立一個公司,因為銀行存款你可別告訴我說,銀行存款的代幣化是穩定幣,No no no no no,銀行存款下面是都是經過很多期限轉換的,對不對?

你都去跑去買了長期的美債,你去放個房貸,你下面一堆這種東西,不可以,我要統一的下面全部是短期美債。所以你銀行即使你要發穩定幣,請你另外成立你銀行旗下的金融公司,另外隔開來這些資產呢,不可以是你銀行的那些 deposit,不可以是銀行存款,而是要是短期美債。這個就是 Genius 法案,它規範的很完整的,加上其他的很多政府監管,還有防弊的措施,我認為也就可以大幅改善以前從 18、19 世紀發的銀行票證所產生的很多的問題。

所以這個就是我認為說,我同意 Nick Carter 的看法,產生了很多的問題,所以這個就是我認為說,我同意 Nick Carter 的看法,我們在進入天才法案的這個年代呢,我們有兩大利器,可以改善傳統的銀行私發的貨幣的很多問題,那這樣我們可以重新用穩定幣了,再來做這樣子的全球性大規模的實驗,一種新的比較類似票證,而比較不類似電子支付的方式,來達成全球跨國家的一個結算網路,我認為即時,而且跨國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是要跨國家,那麼電子支付美國的 Venmo,大陸的支付寶、微信支付都已經達成了,對不對?

可是跨國這件事情呢,他第一次我看到被這個穩定幣的這種金融工具達成,那在後天才法案時代,我更覺得這種金融服務,會快速的更加的穩定安全,而且普及。

尤芷薇 Yoyo

我覺得很有趣的事情是,我們如果回顧歷史,網路為我們帶來的巨大改變基本上就是資訊傳遞的方式跟資訊取得的方式,可是它影響了我們人類活動的所有的層面。

那剛才 Wayne 有提到就是區塊鏈技術它基本上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特性是過去的科技沒有的,第一個就是去中心化的帳本,第二個就是它可程式化,可能聽起來很簡單或聽起來很技術面,可是它也會和網路一樣,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的各個層面。當然當我們在談穩定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時候,我們把焦點是放在了穩定幣上面,可是穩定幣既然作為一個支付工具。

那我們要在最後一集裡面去談支付嘛。在我們之前的系列特輯裡面,我們其實有談到什麼是貨幣什麼是錢,那我們一直在強調一件事情就是,金融其實它的本質都沒有改變。所以支付這件事情從幾個世紀之前,幾千年之前,其實人類就有支付的這個需求跟他的行為,只是模式不一樣,或應用的科技不太一樣。

所以當我們談到支付,我們現在很熟悉的就是網路,可是其實網路也是一個新的東西,大概二三十年而已。那我們現在看到,就是區塊鏈的技術,那支付在網路的世界上,跟支付在區塊鏈的世界上面,顯然有一個非常劇烈的不同,就是因為去中心化跟可程式化,這兩件事情造成了巨大的翻轉。所以網路世界沒办法達到的跨平台、跨公司、跨國、跨境,然後還有互通性,這件事情就要在區塊鏈技術所帶動的穩定幣支付上面,我們要看見它發生了。

對,所以我覺得這個是一個非常非常令人期待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們當然可以繼續用 Line Pay,繼續用介面,繼續用全支付,這一些我們已經很熟悉的平台,他們也已經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一個巨大的升級了,可是很顯然的穩定幣要帶我們進入下一個巨大的升級,而且我們可以看到他,Wayne 剛才提到的幾個重點,是我覺得很令人期待的,像是多元的流動性,或者是同質性,相互操作性,這些事情回歸到我們個人生活,我覺得基本上就是,誰可以用,哪裡可以用,多少地方可以用,它的量有多大。

我覺得這個就是之後我們會看到的,一個突破性的變革。但是最後一個問題我想要問一下 Wayne,就是說過去這八集的節目,我們已經把穩定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做了一個很完整的整理,可是很多人聽到剛才您提到這些變革,他會很期待,穩定幣它到底真正帶來所謂的下一代金融革命的時候,你覺得它進入我們的生活的關鍵會是什麼?然後它又可能會因為這個變化,而出現什麼樣新的挑戰呢?

黃耀文 Wayne

我覺得穩定幣它最大最大的潛力,在於說他才剛剛開始,所以你可以看到現在,我們服務這個,我們在新加坡,我們只服務企業。那麼順便講一下,我們在新加坡,比如說我們常常就說,兩個銀行之間,你不再需要透過跨國通匯跟 SWIFT,你可以透過 XREX,那我們幫你用穩定幣,更快速更便宜,或者說兩個外勞匯款公司,比如說日本一個,那他在服務在日本工作的菲律賓人,然後把錢轉回菲律賓,那所以呢,你在日本就一定要有一個外勞匯款公司來收這個錢,你在菲律賓一定要有一個外勞匯款公司來放這個錢,這兩個都要是有執照公司,可是這個公司之間呢,你可以不透過跨國通匯跟 SWIFT,而你透過 XREX,那我們就是用穩定幣來做。

那像這樣子的應用呢,你可以看到很多時候呢,在帳面上,這些金融機構他都一定要很快的把穩定幣結算成美元,他才算到帳,甚至說穩定幣那一層,穩定幣變成是跟 SWIFT 一樣,它是一個資訊的工具,而真的結算要結算成美元,他們才能夠入帳。那麼我們也有這個,像很多新興市場,他是這個進口商,那因為新興市場要開美元帳戶不容易,所以他們都在使用穩定幣,穩定幣對他們來說就像是一個數位化的美鈔,在這些新興市場他很需要美元,那他沒有美元帳戶,他就是囤積美鈔,現鈔 paper bill,所以我才說穩定幣它其實很像票券,但是 paper bill,就是說你這美鈔一代一代的,你沒辦法跨國支付啊,對不對?

可是你把它換成 USDT,你就可以跨國支付。所以他們現在,其實過去這幾年一直來都是,他們就很想要用這個穩定幣呢,來做跨國支付來做進口,可是他進口的對象呢,在我們亞洲啊,任何一個好的製造商早就都上市,每家上市的公司啊都被四大稽核,他不可能合法收穩定幣,他不知道這東西怎麼做啊,在帳上也不知道怎麼認列。

那這個時候就透過我們,可是一樣對這些上市公司接收方來說,他一定要立刻結算成法幣,甚至他就要直接收法幣,我們在這中間做轉換,第一個帳上他比較好做,面對各種的稽核他也比較能夠應付,再來就是在概念上面,他覺得穩定幣是什麼東西代幣,我不知道,我不要有這種數位資產,但是銀行的美元存款才是真正的錢,在概念上面,目前還很多這種狀況。

但是在新興市場,你就可以看到穩定幣的未來,新興市場倒過來,我這個錢不要進到銀行了,銀行沒有 24×7,銀行有各種的麻煩,我一旦是 USDT 在手上了以後,我們彼此之間就是 USDT 你來我往的,這樣子支付了,我再也沒有要回去銀行了,因為 USDT 取代了美元的紙鈔,我們不用再用紙鈔做生意了,我們都用 USDT 做生意,我再也不結算回去美元了,因為我覺得 USDT 對我來說,是一種更好用的數位美元的形式。這個我們看到在新興市場,它起來的速度非常的快,這個我才覺得是穩定幣的未來。

當穩定幣我覺得會慢慢的被很多不同種類的使用者,直接視為是一種數位的法幣,它不用再結算回去傳統銀行裡面,成為銀行存款,那這個時候呢,穩定幣的發行商的這個發行量,會再大幅的上升,因為大家都不賣他了,對不對?因為我覺得,那像比如說,講個例子,也是我們的這個合作夥伴在新加坡,他新加坡有 5 張大型支付機構的執照,他只有沒有那第 6 張我們有,就是 digital payment token,數位支付代幣的這張執照。那他是怎麼樣呢?

他在服務新加坡的這個船運公司,船運公司呢,聘了大量的船員,這些船員都不是正職的,都是約聘的,一個一個船期約聘,所以呢,這些船員他第一個他在船上,第二個他沒有新加坡的工作證或哪一國的工作證,所以要他去開銀行帳戶比較困難。所以呢,這家公司呢,就代為這個船運公司呢,開銀行戶給這所有的員工,他們有他們特殊的機制有這些執照,所以呢,這些雖然你是一個約聘人員,但是你透過這家公司,跟你船運公司,你繳交的所有你的身份證、各種資料,你可以在工作的期間,有金融服務,有銀行的服務可以用,這個也方便這些船運公司來發薪水。可是現在,現在他來找我們談,為什麼呢?

因為每個船員都跟他們說,我不要美元存款,我要 USDT,我在全世界地方我都可以花 USDT,對不對?我給我的家人我也可以用 USDT,我家人也沒有美元帳戶,你給我這個錢,存銀行裡面我也不方便轉給我家人,不方便我每到一個國家的時候下去消費,我全部都不方便,我只要 USDT。那這個就是另外一個例子說,你看到最後呢,穩定幣的未來在這邊,就是大家不想要結算成美元了,大家就是穩定幣。所以不想要結算回去法幣,這個時候我覺得就是,才是真的穩定幣它的用量要開始出圈,要開始變大的時候。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還在最早最早期。

尤芷薇 Yoyo

這樣其實我們是可以期待穩定幣的未來,不只是為支付提供更多的選擇,其實它某種程度上也為我們的資產類別,或者是錢的類別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就以我們最一開始提到的悠遊卡來作為舉例好了,其實我們現在都很常用悠遊卡來搭車,或者是我們拿它來做支付,可是我們應該沒有聽到我們身旁的朋友說,嘿,我放了六千萬在悠遊卡裡面,因為它對我來說不是一個錢的資產嘛,對不對?可是呢,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例如說美元穩定幣像 Wayne 說的,新興市場國家先開始,可是未來有可能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這樣子,美元穩定幣對我來說就是我的一種資產類別,它是我的錢,或者是未來台灣有新台幣穩定幣的時候,我們也會看到有人持有大量的新台幣穩定幣,因為對他來說那也是他的一種資產類別。

那這個是我們之前在電子支付、電子票券這些場景沒有办法看到的,可是我們不會看到的原因就是因為,穩定幣帶來一個新的變化,就是它真的有很多的應用場景,像 Wayne 剛才說的就是,我們會看到它有很多管道都可以使用,而且它可以跨到非常多的領域。可是當監管越來越成熟,還有越來越多人採用的時候,我們之後可能真的會看到很多非常容易,因為你持有穩定幣或加密貨幣的資產,然後所帶來的可能的應用跟擴展性的流通。所以穩定幣因為它的區塊鏈技術,基本上像 Wayne 剛才提到的,無論是在執行、流通、發行或者是限制上面,因為可程式化基本上第一個是去中心化嘛,所以我可以減少很多人力,或者是減少很多所謂的中間人、間機構、中間節點才能完成這些事情,那也因為這樣子。

第一個它更客觀,然後第二個就是它成本也相對比較低,我可以比較容易的去做到這件事情。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樣子的升級,而且新加坡可能已經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示範了,接下來台灣就要進入這個所謂的專法時代,我們會看到這個虛擬資產服務法,所以呢,我們的銀行業勢必也要參戰穩定幣的戰場了。

所以我覺得是一個非常令人期待的時刻。那穩定幣的過去可能很多人沒有參與到,但是我們這個系列特輯 8 集這樣,每一集為大家做了一些小整理,也希望大家可以透過我們的眼光,或者是我們為大家整理的這些重要的里程碑,可以去認識到穩定幣的過去,可是呢,穩定幣的現在跟未來,可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會一起參與的,而且就像 Wayne 說的,它是一個很早期的一個狀態,有很多的未來性,或許我們現在也真的說不準,可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情,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個歷史裡面的一份子,然後我們可以很快的去瞭解它的可能性,甚至是我們可以成為早期受惠者,我覺得這個就是作為一般人可以期待的事情。

對,那我們非常謝謝 Wayne 為我們穩定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這個系列特輯,帶來一個非常好的收尾。那我們接下來 Web3 大西進也一樣會為大家帶來非常精彩的節目,也希望大家可以繼續收看收聽,按讚、留言、分享、開啟小鈴鐺,那我們就下一次再見囉,拜拜,謝謝各位,謝謝 Yoyo。

黃耀文 Wayne

謝謝您收聽 Web3 大西進,如果有問題,那我們就下一次再見咯,拜拜,謝謝各位,謝謝 Yoyo。


Web3 大西進

由 XREX 交易所兩位共同創辦人黃耀文 Wayne 與蕭滙宗 Winston,以及 XREX 集團企業溝通資深總監尤芷薇 Yoyo 輪流主持,帶你了解去中心化的概念,從各面向看懂 Web3 世界。

關於 XREX 集團

創立於 2018 年,XREX 集團是一家擁有區塊鏈技術的國際金融機構,與銀行、政府及用戶密切合作,共同改寫金融定義。

XREX 集團將普惠金融視為社會責任並希望為此盡一份心力,持續運用區塊鏈技術推進金融參與權、金融使用權與金融教育權。

XREX 集團新加坡子公司於 2024 年 5 月取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大型支付機構 (MPI) 執照,臺灣子公司鏈科股份有限公司則於 2022 年 3 月,完成與臺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洗錢防制法令遵循聲明,並於 2025 年 3 月 31 日前,向臺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辦理洗錢防制登記。

更多部落格文章

部落格

2024 年 12 月 27 日

2024 五大 Web3 趨勢:去中心化技術讓大者不再恆大、 AI 假訊息攻防成焦點

部落格

2025 年 08 月 07 日

Circle 上市股價暴漲近十倍!什麼是穩定幣?認識下一代金融戰場

官方公告

2025 年 07 月 01 日

【公告】XREX 交易所 7 月底推三大調整 同步祭出「新臺幣交易零手續費」優惠

編輯推薦

悠遊卡是新臺幣穩定幣嗎?相似卻是不一樣的支付革命!去中心化、跨平台、跨國的穩定幣未來是什麼?

部落格

2025 年 08 月 12 日

悠遊卡是新臺幣穩定幣嗎?相似卻是不一樣的支付革命!去中心化、跨平台、跨國的穩定幣未來是什麼?

Circle 上市股價暴漲近十倍!什麼是穩定幣?認識下一代金融戰場

部落格

2025 年 08 月 07 日

Circle 上市股價暴漲近十倍!什麼是穩定幣?認識下一代金融戰場

新臺幣穩定幣到底能做什麼?解密四大應用場景,還能讓公益捐款、個人理財變得更智慧!

部落格

2025 年 08 月 06 日

新臺幣穩定幣到底能做什麼?解密四大應用場景,還能讓公益捐款、個人理財變得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