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BitCheck
Exchange
Earn
Clubs
About
Contact
Career
Newsroom
Blog
中
|
EN
Get Started
BitCheck
Exchange
Earn
Clubs
About
Contact
Career
Newsroom
Blog
Announcements
Columns and opinions
Payments and transfers
Product updates
Stablecoins
Newbie
Blog
Keep up with XREX
Luna
All
Announcements
Columns and opinions
Payments and transfers
Product updates
Stablecoins
Learn
Luna
Announcements
Columns and opinions
Payments and transfers
Product updates
Stablecoins
Search
#Luna
Columns and opinions
01/06/2022
DeFi 穩定幣的過去與未來:寫在 Terra UST 崩盤後
不論是近期崩盤的 TerraUSD (UST),或歷經此次市場擠兌考驗,依然撐住其美金掛鉤的其他 DeFi 穩定幣們,包括 DAI、FRAX、FEI,或早期失敗的 Basis Cash(BAC)、Ampleforth,都可以對應到加密貨幣經濟學家 Robert Sams 於 2014 年發表之論文《A Note on A Note on Cryptocurrency Stabilisation : Seigniorage Shares Stabilisation : Seigniorage Shares》中提出的雙幣模型上。 Robert Sams 的雙幣模型:「交易」與「投機」之間的矛盾 為 DeFi 穩定幣設計建構出理論基礎的 Robert Sams 認為,比特幣之所以價格波動劇烈而無法成為計價的單位,是因為有兩個相互矛盾的需求同時存在著 ──「交易」與「投機」。 一、 交易的需求 當比特幣取得越來越多人的認同,並用之作為交易的媒介,比特幣的需求勢必會與日俱增,使用者也會希望比特幣的價格能日趨穩定,方便交易。 二、 投機的需求 但是,在交易需求增加的同時,就會有越多投機(資)人去預測未來需求的增加,進而開始買入並囤積 (HODL) 比特幣。此舉必定造成比特幣價格攀升,且無論是對現今需求認知的更新,還是對未來需求預測的改變,都會帶動比特幣價格的波動,使其無法成為好的計價單位,與交易的需求產生衝突。 在這樣的假設之下,Robert Sams 提議加密貨幣的發行與設計,應有分別可以滿足這兩個需求的代幣: 一、 穩定幣:純計價的單位與交易的媒介,價格穩定可滿足交易的需求。…
Read More
Columns and opinions
20/05/2022
從 UST 崩盤,看穩定幣掛鉤美元的三道防線
文 / 黃耀文、尤芷薇 全球市值第三大的美元穩定幣 UST 在 5 月上旬無預警崩盤,超過 500 億美元一夕蒸發,至今依然餘波盪漾難以平息,不只是加密貨幣市場震撼,各國監管單位以及傳統金融機構也都密切關注,特別是美元穩定幣在支付、清算與結算的應用日益普及,已經具備「貨幣」與「錢」的本質。美國財政部次長梁內利 (Nellie Liang) 先前曾提到的穩定幣的三大風險,包括:擠兌風險、支付系統風險與經濟權力過度集中。從字面上看來,這三大風險或許太過學術也有些遙遠,但是 UST 從脫鉤到完全崩潰,卻為我們真實演示一次。 以梁內利所提的穩定幣風險為基礎,本文歸納無論是穩定幣發行商、加密貨幣業者、相關監管單位,乃至穩定幣使用者都必須關心的三道防線,分別是: 第一道防線:購買力與流動性 第二道防線:貨幣應用場景 第三道防線:儲備資產 穩定幣唯有可以將這三道防線做好,方能在關鍵時刻化解危機並持續兌現其價值,防堵 UST 大量擠兌、市場信心崩盤的慘案再次上演。 在細談這三道防線之前,或許有些人會很疑惑,之前有很多人討論穩定幣的儲備資產,為什麼儲備資產會排在第三道防線呢?如我們先前發表的專欄文章中提到,UST 主要問題在於僅有內生變數(endogenous)資產,也就是 UST 發行商 Terra 的原生代幣 Luna 做為儲備,因此陷入了死亡螺旋。但除了儲備資產之外,UST 其實還有很多機會能夠守住第一與第二道防線,究竟他們錯失了什麼機會?未來其他穩定幣,或任何國家發行的貨幣,又可以如何避免相同悲劇? 儲備資產為何不是第一道防線? 回顧台灣歷史,我們曾走過新舊台幣轉換時的經濟亂象。《有溫度的台灣史》中寫道:「1949年… 為了穩定人心,台灣銀行宣佈『存入新台幣,可無息換領黃金』的業務,讓人民有『新台幣等於黃金,黃金等於新台幣』的感覺開始對新台幣有信心,如此一來新台幣即維持穩定的價值。」 這是傳統貨幣運用儲備資產建立貨幣信心的經典案例,但細想今日,我們不會因為恐慌,擔心新台幣變成壁紙而不斷去銀行或央行,把手上的新台幣兌換成黃金,並不只是因為我們知道新台幣背後的黃金儲備充足,而是因為在儲備資產之前,新台幣還擁有堅固的購買力與換匯流動性,也有極為豐富的應用場景,也就是接下來我們要談的第一與第二道防線。 穩定幣無論是在風險管控還是營運機制上,和傳統貨幣都有可以相互學習之處,接下來我們以這三道防線,探討未來產官學界在研究、分析與評估穩定幣時,必須密切注意的關鍵機制。 第一道防線:購買力與流動性 就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教授霍爾姆斯 (Bengt Holmström) 談貨幣市場流通性時說的:「我主張 『無人質疑』是貨幣市場流動性的終極目標… 不透明是貨幣市場自然的特色,可以提升流動性。」他還說:「人們通常認為流動性必須建構在透明度之上,但這是誤解。」 霍爾姆斯主張,貨幣市場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流動性,最佳狀態下,應該讓市場「不去思考」一個貨幣背後的支撐或儲備究竟是什麼。優良的流通性,需要建構在此種「對等無知」(symmetric ignorance)…
Read More
Columns and opinions
17/05/2022
美元穩定幣 UST 死亡螺旋還有救嗎?算法穩定幣瞬間脫鉤帶給我們的啟示
文 / 黃耀文、尤芷薇、陳安祖、Aditya Gupta 日後回顧,2022 年加密貨幣圈最大震撼彈之一,恐怕無法不提穩定幣 UST。 原本高居全球第三大穩定幣的 UST 在上週末與美元瞬間脫鉤,引爆市場恐慌拋售,發行商 Terra 的原生代幣 Luna 也跟著暴跌,從今年一度漲破 100 美元高價,兩天內跌99%,到低於1美元,一週內蒸發了280億美元的市值,令人心驚。 圖一:Terra 體系的監管代幣 Luna 價格垂直跌落 從台灣時間 5 月 7 號深夜開始,原本應該和美元維持 1:1 匯率的 UST突然脫鉤,某一大戶拋售了近兩億美元的 UST。市場高度懷疑這是針對 UST 精心設計的攻擊,趁 UST 組建新流動池(4pool),而需將資金抽離既有流動池(3pool)時,耗乾 UST 的流通性,造成市場恐慌,《8400萬美元撬動400億金融帝國,UST崩盤始末》詳細記錄了這場攻擊的細節與時序。 5 月 8 號,發行商 Terra 的創辦人 Do Kwon 起床,還一派輕鬆地在推特上說剛生小孩,在他睡覺時市場別亂。不料,UST 脫鉤情況越趨嚴重,宛若瀑布一般直線向下,匯率一度跌破 1:0.3 。 圖二:UST 於兩天內與美元嚴重脫鉤至低於 1:0.3 於此同時,…
Read More
Tags
#Cryptocurrency
#Blockchain
#Crypto
#USDT
#Xrex
#Exchange
#Bitcoin
#Stablecoin
#Crypto Regulation
#Web3
#Usd
#DeFi
#Digital Asset
#Cybersecurity
#BitCheck
#App
#Podcast
#Metaverse
#XREX Rewards
#Risk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