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BitCheck
Exchange
Earn
Clubs
About
Contact
Career
Newsroom
Blog
中
|
EN
Get Started
BitCheck
Exchange
Earn
Clubs
About
Contact
Career
Newsroom
Blog
Announcements
Columns and opinions
Payments and transfers
Product updates
Stablecoins
Newbie
Blog
Keep up with XREX
Podcast
All
Announcements
Columns and opinions
Payments and transfers
Product updates
Stablecoins
Learn
Podcast
Announcements
Columns and opinions
Payments and transfers
Product updates
Stablecoins
Search
#Podcast
Blog
05/05/2023
【Web3大西進】比特幣為何很難是「計價之單位」? 政府如何使用貨幣單位操縱通膨政策?
「交易之媒介」是一種強硬的規定與逼迫,那麼「計價之單位」更像是潛移默化地改變你的思維模式,當它成為一種習慣與文化,就將難以改變。 「Web3大西進」是交易所XREX與區塊鏈媒體《Web3+》共同聯名製作的Podcast節目,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區塊鏈。 節目由XREX執行長黃耀文擔任主持人,在每一集的節目中,都會有他最犀利的觀察、評論。「Web3大西進」固定每雙週一於《數位時代》Podcast頻道更新,千萬不要錯過。 如果說,「交易之媒介」是一種強硬的規定與逼迫,那麼「計價之單位」更像是潛移默化地改變你的思維模式。為什麼今天的 50 塊美金,和過去以及未來的 50 塊美金,價值不同呢?這背後涉及的人為調控,以及隱形的「通膨稅」到底造成對我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本集「Web3大西進」由XREX交易所兩位共同創辦人黃耀文 Wayne 與蕭滙宗 Winston,以及 XREX 執行長辦公室資深總監尤芷薇Yoyo共同分享,在這系列特輯中, 帶你釐清何謂貨幣的交易之「單位」,以及為什麼「價值」和「價格」會綁在一起 ,打好對貨幣的認知,從而加深你對數位貨幣與穩定幣的理解和想像! 本集摘要 單位是用來表述價值的單位本身是沒有價值的,但是價值需要單位才有意義 「價值」與「價格」之差異 我們對衡量單位的理解與運用,其實跟語言和文化息息相關 比特幣為何不是一個好的計價單位? 區塊鏈把價值與計價的單位拆開,讓我們進入純單位的時代「台幣」與「台幣單位」不同,「美金」與「美金單位」不同,是什麼意思? 「計價之單位」的重要性 Q:為什麼「計價之單位」為「交易之媒介」的一種延伸? 「計價之單位」與「交易之媒介」其實是互相綁在一起,商品以新台幣標價,付錢就是透過交易之媒介—台幣支付,實際上「價」和「值」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單位就是度量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時都會用到單位,舉例:公分、公尺、公里,單位本身並沒有價值,但是價值一定要用單位才能被敘述,例如黃金本身是價值,但是需要用一公克、一盎司等單位才能將黃金的價值敘述出來,簡單來說,單位就是用來描述價值的。 舉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2022 年台灣GDP總值是8286億美元,超越瑞士成為世界第 21 大經濟體。數據中的「美金」為交易之媒介,「億」為「計價之單位」。 Q:「單位」是如何讓無法具體描述的時間、距離具象化?為何需要具象化? 數位不代表虛擬,虛擬不代表不存在。 唯有賦予單位,才有辦法產生真實握有的感覺,擁有握有的感覺才會有供需效應,就像比特幣無法實際握有,但是用區塊鏈創造這個單位,讓人有握有的感覺,是一種另類體現錢、單位、價值的方式, 經濟活動需要「計價之單位」,尤其在貨幣從實的走向虛的再走向空的時代,就特別需要單位,因為你必須要「讓人相信」你真的「擁有」,兩者之間才會產生供需、交換甚至交易。萬物皆有單位,甚至看不到的空氣也有單位,抽象的時間也有單位。 但是「價值」本身並沒有「計價之單位」,單位是被創造出來的,但是在傳統金融的時代,創造貨幣單位的權力是掌握在主權與政府手上,像是美金與台幣。 例如: A用180元買B一個小時,兩個單位分別敘述兩種不同價值。 1. 一個小時的時間價值 2. 用台幣計價之單位敘述180元這個價格 Q:只有「貨幣單位」會通膨,其他單位「恆定不變」嗎? 創造「錢」就是在創造「單位」,錢是一個特別的計價之單位,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單位將「價」、「值」綁在一起的,因為將「價」、「值」綁在一起,所以是能夠掌控的,錢發的越多會造成通膨,但是水不會。 「單位」是恆定地在表述他們的價值,現在和未來都一樣,但是「貨幣的單位」其實在儲值未來的產能。 舉例來說,三十年前兩公升的水與現在兩公升的水是一樣的,三十年前所描述的兩公升的水,不會現在變成使用一公升的單位來描述。 但是法幣的「計價之單位」能夠浮動,一百元所敘述的購買力,也就是「價值之儲藏」,幾年之後不見得會一樣。兩公升的水,未來也是兩公升的水,但是現在的五十萬美金,並不等於五年後的五十萬美金的價值。 單位不只是單位,是邏輯思維與系統運作模式的設計 Q:「交易之媒介」是一種國家准入權,為何背後需要有「計價之單位」來擴大與延續? 「交易之媒介」是一種准入權,也是國家主權的衍伸,當一個主權主張一個經濟體,其他人想進來這個經濟體必須將貨幣換成此經濟體政府所採納的「交易之媒介」,強勢規定大家交易使用的工具,例如,在印度境內,交易就是要使用印度的法幣盧比。而准入權要如何擴大與延續,背後需要計價之單位的存在。 「單位」是一種習慣,不只是很難改變,改變的成本也非常高。舉例來說,全球交易系統都用美金為單位來計價,大家都用同樣的單位去思考、簽約、設計交易系統等等,要改變習慣其實非常困難,這也是所謂的「林地效應」,持續的越久越難消失,…
Read More
Blog
20/04/2023
【Web3大西進】搞懂「交易之媒介」也能了解Web3世界!一文看懂血淋淋的貨幣權力戰爭
「交易之媒介」事實是一場主權的戰爭:誰掌控了貨幣,就掌控了治理的權力。換作是在 Web3 的世界裡,又有哪些加密貨幣其實是在上演「主權爭奪戰」呢? 「Web3大西進」是交易所XREX與區塊鏈媒體《Web3+》共同聯名製作的Podcast節目,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區塊鏈。 節目由XREX執行長黃耀文擔任主持人,在每一集的節目中,都會有他最犀利的觀察、評論。「Web3大西進」固定每雙週一於《數位時代》Podcast頻道更新,千萬不要錯過。 本集「Web3大西進」,由XREX交易所兩位共同創辦人黃耀文(Wayne)與蕭滙宗(Winston),以及XREX執行長辦公室資深總監尤芷薇(Yoyo)共同分享,為節目第一個系列專題,此集帶大家釐清「交易之媒介」背後的意義,這不只是一國調節內部運轉模式的手段,更是主權與國力的象徵,也因此會演變成國與國之間的兢爭! 本集摘要 為什麼我們要從「牛換香蕉」的以物易物,走到使用一個通用貨幣? 貨幣其實只是會計的手段,真正的價值來自…? 貨幣其實是「空」換「空」? 日常使用的貨幣,其實暗藏一場血腥戰爭的秘密? Web3 世界的貨幣之戰又會怎麼影響我們? 為什麼要有「交易媒介」的存在? Q:「交易之媒介」是什麼? 在任何一個經濟體當中,如果沒有貨幣來充當交易之媒介,那大家就必須回到以物易物的交易系統,以物易物的缺點,就是生產效率非常的低,也會造成整個經濟運作、成長效率低落。 舉一個例子來說,當今天要有一筆「兩根香蕉換一瓶牛奶」的交易成立,一定要有兩項條件成立: 有人剛好願意用香蕉換牛奶,而且願意付出兩根香蕉 有人剛好願意用牛奶換香蕉,而且願意付出一瓶牛奶 雙方各取所需,但是中間所花費的媒合時間效率過低,因此大家需要去找一個貨幣(通貨),通用的、大家都想要的、也很好使用的貨幣,如果有人想要馬上用香蕉換牛奶,不一定要找到同時想要用牛奶換香蕉的人,但可以使用貨幣(通貨)也就是交易之媒介來交易。 Q:如果有一個「通用的、大家都想要的、也很好使用的貨幣」當作交易之媒介,就可以不用「剛好」符合「條件」嗎? 香蕉換牛奶的交易成立,是基於有人願意用香蕉換牛奶,也剛好有人願意用牛奶換香蕉,這種雙向的契合在經濟裡面叫做「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也就是雙向巧合。 在任何一個經濟體裡面,如果沒有貨幣來充當交易之媒介,那大家就必須回到以物易物的交易系統,物品和物品之間要發生雙重巧合除了「供需因素」之外,還需要耗費極大的「媒合成本」,而且越不容易找零,或者分割的物品會越難媒合。 例如,稻米相對牛來說,稻米肯定比較容易發生雙重巧合,因為稻米可以因應多種物品去調整交換的數量,但牛一次要換一整頭牛,在媒合過程會更沒效率。 如果導入了貨幣(通貨)當作交易之媒介,那一切物品包括服務,就會從產品變成了「價值」的概念,大家都可以跳過「媒合」的動作,將產品的價值利用會計手段成為一個通用的貨幣,再用通用的貨幣購買所有的東西,完全省略「雙重巧合」的步驟,就可以不用「剛好」符合「條件」,整個市場會變得非常有效率。 Q:「價值之儲藏」才是根本,但「交易之媒介」卻是最重要的? 價值之儲藏為「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實際的價值,還是在於生產出來的物品和服務本身,任何形式的貨幣,都只是個會計手段,讓人們更有效率和動機去積極生產價值。 因此有一派說法是,只要能夠協調好社會的運行、生產力,貨幣本身不需要有任何內在價值的支撐,就是個好貨幣。 雖然,蕭滙宗不見得同意,但是這也代表在貨幣價值之儲藏這一個功能本身就充滿許多爭議,而這些爭議會,因不同的時空背景而有所不同。 如現在因為經濟危機,大家覺得價值之儲藏很重要,採取保守的手段儲存價值,所以黃金漲價了,但當太平盛世大家可能就不那麼在乎,不過如果真的要在貨幣的三大功能裡面,進行重要性排名的投票,蕭滙宗認為交易之媒介,應該會得到壓到性的勝利。 「貨幣」走到「通貨」再到走到「法幣」,其實是從「真的」走到「空的」再走到「假的」 Q:「空的」是什麼意思? 不管是貨幣還是錢,其實都是人類幻想和虛構出來的東西,只是一套系統、一個會計手段,就算是以前的黃金時代,也不過是一套大家共同幻想出來的系統,不過這是很常見的,就像是宗教、法律等等,人類的社會本來就是這樣運行,真正的價值是大家對社會貢獻的物品、服務的「產量」。 價值來源,甚至可以是一個國家GDP,這就是完全為「空」的。 社會的所有勞動力人口,就是潛在的「產能」,生產出來的一切物資和服務就是實質的「產量」,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GDP國民生產毛額」的原型,也可以叫做「國民生產總量」。 就像是古裝劇裡某個大臣跟皇上報告,今年全國稻米豐收多少石,食鹽多少石,布稠多少段等等,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物資,生產越多國家就是越繁榮。 而貨幣的存在,只不過是一套系統,目的是為了要把「產能」有效轉化成「產量」,讓所有的勞動力的「產能」有效調節去生產社會需要的東西,而且還要提高效率,將產量最大化,一切透過貨幣去引導,讓大家忘記物品本身才是真正的價值,只要大家都相信生產出來的東西,全部可以變成錢,而錢可以去購買任何東西,那透過錢的引導就能做出分工和調配。 真實的物品才有真正的價值,到了「交易之媒介」這個階段,香蕉不是香蕉,將香蕉換成了錢換成假的東西,再換成自己要的物品,便是「假」的意思。 越來越貼近會計手段,等於越來越脫離貨幣「本身價值」的概念。 Q:統治者和政府,如何透過「錢」引導分工和調配一個社會? 可以把國家看成一個市場,以市場來說,市場就是不斷的重示經濟活動,政府只要統一交易之媒介,把大家創造的產量或是產能,也就是將價值保護好在經濟體裡面,基本上就可以盡可能擔任好分工和調配的角色, 要做到這樣的分工和調配,政府需要完成兩件事情: 一:嚴格限定一切市場交易…
Read More
Blog
12/04/2023
【Web3大西進】黃金是人類「價值儲藏」的共識,比特幣也是嗎?為何法幣是「空」的?
想看懂加密貨幣,就得先了解「貨幣」最核心的功能「價值儲藏」,價值從何而生?黃金如何奠定金融的基礎?比特幣能否改變我們對價值的共識呢? 「Web3大西進」是交易所XREX與區塊鏈媒體《Web3+》共同聯名製作的Podcast節目,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區塊鏈。 節目由XREX執行長黃耀文擔任主持人,在每一集的節目中,都會有他最犀利的觀察、評論。「Web3大西進」固定每雙週一於《數位時代》Podcast頻道更新,千萬不要錯過。 本集「Web3大西進」由XREX交易所兩位共同創辦人黃耀文(Wayne)與蕭滙宗(Winston),以及XREX執行長辦公室資深總監尤芷薇(Yoyo)共同分享,主題是節目第一個系列專題「貨幣與錢」。 第一集先帶大家釐清「貨幣、通貨、法幣」等金融術語的認知,本集將深入探索貨幣最核心的功能:價值儲藏。人們對價值的共識,是如何影響我們今天的金融系統,以及區塊鏈金融是否有辦法翻轉人類至今對價值所形成的共識? 本集摘要 黃金的共識猶如信仰和宗教,它統治了每個時代的文明 價值是什麼?貨幣又該具備什麼特性才能有價值? 「美金」指的是「美國黃金」?為什要只有美國的貨幣有個「金」字? 貨幣真的可以跟黃金脫鉤嗎? 貨幣從「真的」走到「假的」再走到「空的」? 價值儲藏是什麼? Q:什麼是「價值」?為何保存價值很重要? 在貨幣的三大功能「價值儲藏、交易媒介、計價單位」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價值儲藏」,貨幣之所以具備「真實價值」,是來自人類投入勞力所生產的貨品與服務,任何形式的貨幣都只是會計的手段。 那價值究竟是什麼?消耗每分每秒時間創造的產物,就是「價值」所在,當人類社會開始分工合作,需要透過一個東西來儲藏價值,交換彼此所需,讓分工有了意義,這也是「貨幣」的基礎。 換句話說,當無法好好留存自己努力工作所貢獻的價值,努力就變得白費。 比如說一個人努力工作8小時賺得一盒白飯,但超過這個工作時間,沒有獲得對應的價值(貨品或服務),多創造價值(工作)也變得沒有意義。 再者,白飯太多吃不完,需要一個更適合儲藏價值的物品,像可以更好保存、交易、計量等功能的黃金來說,人們就會為了黃金更加努力去創造價值(好好工作),累積更多價值(財富)讓未來過更舒服,能儲藏價值的貨幣也成為進步的動力,沒有價值就不能當作貨幣。 Q:黃金是如何用來儲藏價值的? 作為金屬中的一種,黃金不能吃也不能滿足基本生理需求,那是用什麼在儲藏價值的? 蕭滙宗說,其實「黃金」(gold)就是人類史上最能定義「錢」的規格的貨幣,其具備幾項特質,讓散落全球各地的文明恰好都把黃金當作貨幣,用來終結物品貨幣的時代。 條件一:稀有性 黃金是限量的,挖完地球上的礦源枯竭就沒有更多了(這也是太空挖礦的商機所在),雖然有稀有性並不是代表一定有價值;相反的,任何東西若沒有稀缺性,他就會沒有價值,像是灰塵到處都是。 條件二:不可造假且易於辨別 這兩個概念相輔相成。譬如新台幣1千元,若只能藉由照射紫外燈來辨明真偽,流通就會變得吃力,因此國銀賦予其防偽線跟發行序號,來解決這一問題。 黃金可用水來估量其純度,比一般珠寶更好辨識真偽,除了滿足第二個條件還易於切割,這點馬上海放鑽石,因此就 「可攜帶性」 而言,黃金無論分成什麼大小都可以。 條件三:易保存 真金不怕火煉,就算用高溫熔解,還原後還是黃金,並不會氧化或受潮,除非調製王水並浸泡之才有可能被滅掉。 條件四:同質性 兩人分別持有999k金,本質上是具備相同價值的。 因為大自然賦予了黃金前述特性,在時間的推進中,它也漸漸變成最能保值的貨幣。 黃耀文分享自己從哈拉瑞《人類大歷史》書中讀到的,黃金最終能變成大家認可的價值,是基於「智人」(Homo sapiens)基因上能夠達成「群體共識」的能力,進而形成超過250人的群體社會。 人類有辦法對單一概念達成大規模的共識,就是發生在「黃金」上,它能讓我們跨文化、跨地區、跨文明、跨種族、跨宗教等牢不可破的隔閡,可說黃金對人類文明占了何其重要的角色,宛如宗教一樣,其「高價值」的形象跨越數個世紀還是根植人心,黃金開啟的貨幣文明(金本位)還是現在進行式。 Q:比特幣為何稱做數位黃金? 比特幣為何被稱作「數位黃金」?黃耀文在2013年接觸比特幣時,本來持反對意見,無法認同時任央行總裁彭淮南的說法:比特幣是一種貴重金屬。 此話從偶像口中一出,黃耀文開始願意深入研究,才發現比特幣真有被稱作「貴金屬」的資格,概念上根本在拷貝貴金屬的特性,其實就是黃金白銀。 假設政府破產、文明重啟,黃金還有機會重新建立貨幣價值的系統與秩序,凸顯其避險的功能;但現今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網路世界遲遲難以打造一個「網路的錢」,一直到區塊鏈出現以後,比特幣才在虛擬世界重寫黃金的歷史。 黃金天生具備幾項特質:稀有性、不可造假且易辨別、可攜帶性、易保存性、同質性、流動性、可分割性……等等,比特幣則藉由程式碼演算,模擬設定出這些特性。 比特幣的創造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設計這套理論已久,但選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公布他的發明,不同於以太坊不斷的升級改良,比特幣難以更動卻也維持住穩定性,也成為區塊鏈上最多人認同與相信的「價值」,成為區塊鏈會計價值的基準來發展虛擬經濟。 Q:貨幣可以跟黃金脫鉤嗎? 「法幣」是以黃金為基礎設計的貨幣,是一個國家所規定「境內唯一流通的通貨」,可以用來買賣物品;第二項功能就是「繳稅」,國家徵稅僅能透過法幣繳納。 統治者為了設計法幣,需要向黃金「借信用」讓人們相信其價值,先用黃金溶成錢幣,統一了度量衡讓人民不再需要隨時秤金塊的價值,這也是第一代法幣的誕生。 從純金幣、合金、銀、銅到金票、銀票、政府發行的紙幣,人民漸漸習慣這些法幣的規格,而不執著法幣的材料是否為貴金屬。 那麼世界各國的錢,在中文都以幣或元稱呼,唯有「美金」字中帶金? 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1944年之後,美國崛起以強權之姿定義了全球主權貨幣,當時他們聲稱全球挖出的黃金有60%都在該國境內,成立IMF(國際貨幣基金會)每印36元美金就要提交一盎司的黃金作為質押。…
Read More
Blog
23/03/2023
【Web3大西進】先別急著認識比特幣!搞懂「貨幣、通貨、法幣」為何更重要?
為什麼進入Web3世界,一定要先了解「貨幣」和「錢」呢?人類文明何時出現這些概念?當打穩對貨幣概念的認知,將有助加深對數位貨幣與穩定幣的想像。 「Web3大西進」是交易所XREX與區塊鏈媒體《Web3+》共同聯名製作的Podcast節目,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區塊鏈。 節目由XREX執行長黃耀文擔任主持人,在每一集的節目中,都會有他最犀利的觀察、評論。「Web3大西進」固定每雙週一於《數位時代》Podcast頻道更新,千萬不要錯過。 本集「Web3大西進」由XREX交易所兩位共同創辦人黃耀文(Wayne)與蕭滙宗(Winston),以及XREX執行長辦公室資深總監尤芷薇(Yoyo)共同分享,為節目第一個系列專題,首先帶大家釐清「貨幣、通貨、法幣」等金融術語的認知,從而加深對數位貨幣與穩定幣的理解與想像! 本集摘要 為什麼搞懂貨幣和錢,是理解加密貨幣的基礎? 貨幣的三大功能:價值儲藏、交易媒介、計價單位 什麼因素能決定一個貨幣的使用效率? 貨幣的價值從何而來? 貨幣其實只是記帳的技術?單向和雙向的記帳方式要怎麼分? Web3大西進第一個系列專題:貨幣與錢 Q:貨幣是用來幹嘛的? 明明是Web3,為什麼要聊貨幣和錢?先談談我們所使用的貨幣,比如與台灣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新台幣」,屬眾多貨幣的其中一個分支「法幣」,也是經濟體系運轉的主要手段。 黃金以其珍稀性,開啟了傳統的貨幣文明,雖然發展已久,傳統貨幣設計上仍有不足的地方,將能被區塊鏈技術補足,如今比特幣可說開啟了一個新的貨幣文明,但得先理解「貨幣」的基礎概念,才能理解加密貨幣的箇中潛力,因為穩定幣、彼特幣、DeFi 等未來人類金融的主角們,都是立基於貨幣之上的產物。 XREX認為,先理解「貨幣」的基礎概念,才能理解加密貨幣的箇中潛力。 貨幣的三大功能 自人類開始群體生活後,所有人都在為社會貢獻其個人價值,實際上來說,就是花費任何時間生產任何形式的商品與貨品、服務,這些都是真正具有價值的東西,然而相對的「貨幣」本身是沒有價值的東西,「貨幣」只是一個「會計的手段」,任何貨幣都是用來記帳的方式,它該如何發揮其功能性? 功能一:價值儲藏 為了讓群體生活更有效率,社會上的資源必須用在最合適的地方,也因此人們憑自身擅長技能付出心力、各自分工並產生專屬的價值,就需要有一套系統去協調分工。 「貨幣」正是保存每一人在社會上創造「不同價值」的最佳手段,從古老的以物易物方式來看,「物品」不見得是一個好的貨幣,而貴金屬當中的「黃金」堅固、耐久而稀缺,這反映在他所具備的價值上,因此黃金所儲存的價值高昂,成為最具代表性的「貨幣」。 功能二:交易媒介 在台灣,最好的交易媒介就是新台幣,地球上的所有文明都在使用各自的法定貨幣,畢竟不同物品的價值儲藏功能也不同,評估的標準更是見仁見智,要達到相等價值的「對價關係」,透過法律規定的貨幣能維持公認的穩定價值。 功能三:計價單位 從以物易物的時代來看,舉「牛」跟「蘋果」為例,蘋果能分成小顆的體積,比碩大的牛更適合用來當計算價值的單位,拿一頭牛去換西瓜難以估價,相對十顆蘋果換兩顆西瓜更為合理。 當人們在談論「什麼是最好的貨幣?」其實就是在比較不同物品的三個面向「儲藏價值、交易功能、計價功能」,誰能發揮更好。 物品的價值會受到人、時、地、事、情的影響,隨著市場需求,扮演「最好」和「最偏好」的不同貨幣角色與功能,因此要隨便舉一個物品當貨幣很難。 在「萬物皆貨幣」的時代,以物易物的形式稱作「單向記帳制」,比如用蘋果換羊,用羊換鋤頭,但蘋果有分好壞,羊也有瘦弱之分,鋤頭對每個人的實用性更沒有一定標準,物品彼此的價值難以估量,導致經濟運作沒效率,因此當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地步,就要找尋一個合適流通的物品。 Q:貨幣通行廣泛,如何區辨其特性? 在古早時期以物易物的時代,萬物皆貨幣,只是隨著物質特性,具備不同強弱的三種貨幣功能。而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正是「通貨」(currency),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錢」。 錢是怎麼來的?綜觀各地古代文明發展,皆不約而同地以「黃金與白銀」作為貨幣,有這種共識是因為貴金屬的特性,包括稀有、不可造假、易辨別、方便攜帶、易保存、一致性、可分割與流動性等等,特別是「黃金」在前述條件表現最佳,自然形成「最佳」通貨價值,統一了世界貨幣的規格,終結「物品貨幣」的時代並帶人類邁向下一個「金融紀元」。 那麼貨幣當中的「法定貨幣」(Fiat Currency, Legal Tender)從何而來? 當黃金成為人類的共識通貨,行成貨幣「儲存價值、交易媒介、計價式單位」三個重要概念,黃金甚至定義了國家種族的安危,擁有越多黃金的國族越強大,統治者或政府也透過人們普遍對黃金本身價值的信任,從而伸延出第一代法幣的概念「金幣」。 但為了讓人民口袋的黃金或白銀等貴金屬,成為真正能保障國家安危的籌碼,統治者就透過制定法律或下達命令,設計出能代表貴金屬價值,或是讓人們能相信其價值以協調貨物交易的貨幣。 簡單來說,從大家手邊收走貴金屬,打造同等價值的流通貨幣,這就是第二代法幣的由來。 真實的服務與物品,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貨幣 真實的物品和服務才是價值所在,貨幣只是會計手段,就是個記帳技術。 回到開頭「以物易物的時代」,商品本身自帶價值、媒介、計價功能,交易時只記下「我有什麼,我換了哪些東西」,稱作「單向記帳制」。 進到「通貨」的時代,透過通貨當作物品中間的交易媒介(像香蕉換貝殼、貝殼換蘋果,貝殼具有換蘋果與香蕉的價值),這也是會計知識的源頭:導入第三個不相干的物品作為通貨,去敘述兩個不相干的交易,漸漸發展出「雙向記帳制」。 雙向記帳制創造今日金融的基礎,比如「通貨膨脹」就是第三方物品的價值膨脹,而沒有貨幣膨脹一詞,因為貨幣的實質內涵需要個別討論。 有了雙向記帳的會計技術,就能讓不同種類的法幣與黃金之間形成更精細的分工,發揮貨幣三大功能,讓人類能更自由地使用、操作貨幣,比如產生「借方」跟「貸方」的概念。…
Read More
Blog
15/03/2023
【Web3大西進】錢包裡不裝錢、自我託管什麼?前進虛擬金融世界必學的第一課
到底什麼是「錢包」?本集節目將從不同面向,拆解加密錢包的託管方式、意義,及使用時應該注意的細節。 「Web3大西進」是交易所XREX與區塊鏈媒體《Web3+》共同聯名製作的Podcast節目,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區塊鏈。 節目由XREX執行長黃耀文擔任主持人,在每一集的節目中,都會有他最犀利的觀察、評論。「Web3大西進」固定每雙週一於《數位時代》Podcast頻道更新,千萬不要錯過。 本集「Web3大西進」由XREX交易所共同創辦人暨營收長蕭滙宗(Winston),與XREX執行長辦公室資深總監尤芷薇(Yoyo),分享Web3錢包大哉問!一步一步帶大家打好基礎,從不同層面與面向了解加密貨幣錢包的託管方式,以及其背後的意義與使用時應該注意的細節。 本集摘要 錢包是自我託管的媒介,而自我託管是一種金融自主權 冷錢包、熱錢包怎麼分?各自的利與弊有哪些? 「無鑰即無幣,幣鑰為一體」(Not your keys, not your coins)是什麼意思? 錢包「地址」其實已經包含了你的「公鑰」? 99%選擇自我託管加密貨幣的人,可能會失去數位資產? Winston獨家分享自己的錢包使用經驗 剛入門的區塊鏈新手,應該使用哪種錢包?是否要用交易所? Web3錢包大哉問! Q:自我託管是什麼意思? 自我託管,意即資金安全性,意思為對於自己的資產、財產有掌控權,個人要負最大的責任,一樣的,當資產託管在銀行裡面,銀行要負最大的責任。 自我託管的概念: 第一個:要用何種方式儲藏屬於自己的價值 第二個:如何用來交易、計價 第三個:價值應該要跟著本人身分 第四個:存放與提領不應該要受到限制 以廣義的金錢來說,大家的認知應該是常見的法幣,例如新台幣、美金等等。法幣其實是一種貨幣,或是一個會計手段, 商品或是對社會貢獻的這類服務,才有真正的價值 ,以國內生產毛額(GDP)為例,就是人們透過新台幣去賺取對社會所付出的勞力、時間所應得的價值。 人們應該有自由選擇更好的價值儲藏方式、交易媒介、計價單位、貨幣,將這份價值換成美元、日幣、黃金、鑽石等等以利儲存。因為這是自己所付出的勞力所換來,不應該是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沒有價值。 Q:錢包跟自我託管的關係在哪? 區塊鏈世界中所說的錢包(Wallet),並非直接存放加密貨幣的地方,主要功能是放私鑰,錢包其實就是一個私鑰包,更精準的講法是拿來保護私鑰,私鑰的功能是支配鏈上位置內,所擁有的價值與資產。與其說擁有一個區塊鏈的錢包,其實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擁有一個加密數位貨幣的帳戶。 在分散式帳本中,有一個記載資產的位置,也就是接收虛擬資產的地址,這個地址就像銀行代號。 帳戶:在區塊鏈上面有一個記載資產的位置 帳號(地址):可當成是現實生活中的銀行代號 公鑰:驗證交易、加密(接收錢需要) 私鑰:簽署交易、解密(打錢時需要) Q:錢包「地址」其實已經包含了「公鑰」了嗎? 很少人提到公鑰,原因是錢包「地址」其實已經包含了「公鑰」,錢包地址是在區塊鏈上的位置,再加上公鑰一起加密而產生,可以想像成是銀行帳號,所以地址其實包含了公鑰,也就是能夠公開的密碼。 公鑰是公開的,主要是讓對方使用公鑰,去驗證交易是否為本人簽署,有了公鑰對方才能將錢傳送給你,如果要動用到資產,這時需要私鑰,有了私鑰,代表對於擁有地址內全部資產的所有權,也代表有權簽署交易。 Q:什麼是冷錢包、熱錢包? 錢包的功能是保護私鑰,可以分成冷錢包、熱錢包兩種載具。 冷錢包:私鑰載具為離線儲存,為硬體裝置 熱錢包: 私鑰載具為連網儲存,通常為擴充軟體或是手機App 簡單的例子來說,如果把資料儲存在硬碟裡,除非將硬碟連上網路,不然硬碟就是一個離線裝置,被駭風險低;若用的是Google雲端硬碟,隨時都跟網路連接在一起,被駭風險相對高。 很多人覺得冷錢包比較安全,原因是離線就比較難被駭,私鑰儲存在冷錢包的硬體裝置,當要簽署轉帳時,電腦需要連接冷錢包硬體裝置,因為裝置還會再設一層密碼,所以多一層的保護機制。 因為與網路連接,熱錢包相對來說較容易被駭,例如釣魚網站,假設不小心點選到網址,很可能會不小心授權私鑰,上述提到私鑰為資產的所有權,所以誰取得了私鑰,誰就有資產的訪問權,資產可能因此全部被駭走。 Q:冷錢包弄丟怎麼辦? 在生成私鑰時,會需要記下由12個英文單字組成的「助記詞」。…
Read More
Blog
24/02/2023
【Web3大西進】所有人都能參與!去中心化究竟好在哪裡?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關係,就像人格的兩個面向。本集「Web3大西進」將從定義、實務案例解讀帶大家了解兩者的適用情境,以及根本的差異有哪些。 「Web3大西進」是交易所XREX與區塊鏈媒體《Web3+》共同聯名製作的Podcast節目,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區塊鏈。 節目由XREX執行長黃耀文擔任主持人,在每一集的節目中,都會有他最犀利的觀察、評論。「Web3大西進」固定每雙週一於《數位時代》Podcast頻道更新,千萬不要錯過。 本集「Web3大西進」由主持人XREX共同創辦人黃耀文,與XREX共同創辦人蕭宗滙,分享什麼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以及兩者間的未來發展,該如何取得平衡?以下是本集內容精華。 本集摘要 什麼是去中心化,跟中心化有何不同? 去中心化跟中心化的適用情境? 去中心化跟中心化如何取得平衡? 為什麼需要去中心化金融? 去中心化金融需要被監管嗎? 去中心化的定義? Q:什麼是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這個詞其實是從「中心化」對應而來,去中心化可以想像成人們創造一個更大的世界,這個世界透過全民參與、監督來達到公平、公正、公開,讓資訊傳遞的過程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透明」。 Q:什麼是去中心化帳本? 不論是個人還是公司在記帳的時候,要如何確定這個過程確實且不被他人偽造?透過「去中心化帳本」每一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電腦參與記帳,最終完成的結果還可以彼此交叉比對,然後對這個結果有一個共識,就可以將去中心化帳本做一個基礎定義。 去中心化帳本的好處就是「不能偽造」,而它本身因為有很高的透明度,即便使用者不懂比特幣節點、以太坊驗證節點這類技術應用,還是能清楚掌握中間的資產現況。 去中心化對人們生活有何影響? Q:去中心化、中心化兩者間的應用,該如何取得平衡? 去中心化跟中心化之間的關係,更像是一種「效能」和「效率」之間的取捨。以礦泉水製造為例,能不能做出瓶子是屬於「效能」的問題,但一個小時能做出幾個產品、要花多少資源來做,則歸類在「效率」。 中心化雖然能滿足效率,但不見得滿足效能,沒有哪一個國家、哪一件事情就一定適用去中心化或中心化,而是要根據當下的情境來做選擇。 如法幣的印刷上,雖然中心化管理效率高,但印刷的過程中重要的防偽和易辨別這兩大特性,就適用去中心化的概念來執行。 用區塊鏈的技術來滿足無法偽造、易辨別的需求,這樣使用者收到的時候,就保證這會是真鈔,以此降低辨別的困擾,提高現金使用效率。但用高強度的防偽技術,導致難以辨識也不對,所以這比較適用兩者混合的方式來處理。 區塊鏈的出現,是人類歷史上可以開始考慮,不用規範、法律來維持這個社會的運作,慢慢地讓某一些制度引用區塊鏈來實現真正的自主。法律制定後,裁量及判決的過程可能會受執法者的影響而有不同的結果,科技卻不會,用科技達成共識之後,就能大幅降低不確定性,提升效率。 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共存,還是要看當下社會跟科技的發展到哪,不然也會導致災難,所以並不是每一件事情,都一定可以用去中心化或中心化來做。 Q:有中心化金融了,為什麼需要去中心化金融(DeFi )? 過往中心化金融機構(如銀行)可能在給申請人貸款時,可能會不小心錯估對方的信用評分,進而導致超貸的情況發生。但去中心化金融不一樣,它規定、承諾(寫在智慧合約;一種將雙方協議好的內容寫在區塊鏈上)的事情,不會因為對方其他因素(手頭沒錢)、突發狀況(路上塞車),都會確實執行。 反觀另一個面向就是,用去中心化金融不保證利息一定很好、容易跟金融機構借到錢、價格波動穩定、有完整的申訴管道等機制。 Q:去中心化金融是可以被監管的嗎? 老實說,去中心化金融從來不是一個能完全對抗監管的工具。對抗監管、擁抱監管這兩個點其實都是有必要存在的意義。 當去中心化技術逐漸挑戰中心化世界時,我們必須要認清人類社會還是需要政府來監管,科技向前進步的同時,監管政策跟相關規範也需要跟上時事的需求。 本文轉載自《【Web3大西進】所有人都能參與!去中心化究竟好在哪裡?》…
Read More
Blog
14/02/2023
【Web3大西進】所有交易所業者,都應把自己視為金融機構!區塊鏈金融帶來了什麼價值?
傳統金融的法規,可以直接套用在交易所上嗎?本集「Web3大西進」將分享傳統金融與區塊鏈金融的本質,以及交易所未來的監管方向。 「Web3大西進」是交易所XREX與區塊鏈媒體《Web3+》共同聯名製作的Podcast節目,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區塊鏈。 節目由XREX執行長黃耀文擔任主持人,在每一集的節目中,都會有他最犀利的觀察、評論。「Web3大西進」固定每雙週一於《數位時代》Podcast頻道更新,千萬不要錯過。 本集「Web3大西進」由主持人XREX共同創辦人黃耀文,與XREX共同創辦人蕭宗滙,分享傳統金融與區塊鏈金融的本質,以及交易所未來的監管方向,探討未來的區塊鏈發展,以下是本集內容精華。 本集摘要 「金融」就是「金融」:區塊鏈金融與傳統金融的本質相同 交易所如果是一家金融機構,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為什麼傳統金融的法規,不能完全直接套用在區塊鏈金融上,卻值得參考? 2023年所有交易所業者,都應將自己視為一家金融機構 區塊鏈金融的監管該怎麼設計?交易所又如何做出貢獻? 區塊鏈金融帶來了什麼價值?未來的發展又會如何? 傳統金融與區塊鏈金融的差別? Q:為什麼懂傳統金融,就能看懂區塊鏈金融? 不管傳統金融還是區塊鏈金融,金融就是金融,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金融本質其實就是協調社會資源,創造設社會經濟的效益,提高效率,其實就是在為富人理財,同時也在為一般人創造機會,這其實就是金融。兩者只是因為應用的技術不同,所以服務的方式或體驗會不同,但金融的本質是相同的。 交易所在傳統金融的定位為何? Q:如果用傳統金融的精細分工方式,交易所的角色是什麼? 在傳統金融的金融機構,不外乎為央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等,交易所的本質很簡單,它就是一個市場,可以想像成早上去菜市場,有買家與賣家,有人要買、賣比特幣,我們要如何有效率讓買家、賣家能夠快速完成交易。其實跟股票交易所、外匯交易所是一樣的,只是買賣的東西不同。 除了效率以外,市場還有信任度的問題,買賣雙方不認識彼此,需要中介型的機構來處理這件事情,在傳統金融,任何交易市場都會被規範,該發生的事情都已經發生過好幾次,也因此有相對應的法令來監管。 要形容一個交易市場好不好,其實是看它的效率高不高,很少人會去思考到安不安全,比如說今天想買台股,一般人可能不會去想說台灣證交所安不安全,或者是台積電股票會不會被駭,買期貨、外匯都一樣,這樣子的原因是因為大家倚賴監管單位,都已經把規範例的清清楚楚了,像是銀行可以做什麼?券商可以做什麼?彼此的角色分工已經都很清楚。 交易所就是一個交易市場,促進成交的效率,降低人與人信任的問題,當把錢存到銀行,是把你的錢借給銀行,我存100萬在銀行等於我借給銀行100萬,銀行就顯示我有100萬的餘額,那銀行再把這些錢去做房貸等等,銀行被嚴格監管,背後就會有保險、政府可以最後救援,結構性的去分攤系統性風險。 但是很多交易所也把自己當作銀行,比如說收到用戶的100顆比特幣,暫時拿去換成USDT、ETH等加密貨幣,只要儲備的價值是超額、多過這100顆的比特幣價值就可以,像是這樣的儲備運營,是銀行在做的,如果說是單純交易所把自己單純定位成市場、券商,是完全不會動用到用戶的錢,屬於託管方,放進來的錢代表委賣,媒合到他們想要的價錢。 今年為交易所監管元年?未來的產業發展與潛力有哪些? Q:傳統金融的管制已經相對成熟,加密貨幣交易所會傾向直接套用嗎? 不適合完全套用,當整個生態要成熟,監管、會計原則、交易平台、託管商與銀行的建構都需要完善,也要先能訓練大量的會計師、稽核師。 應該要是這些準備都就緒了,傳統金融機構才進來,而現在是相反,會計師、稽核師還沒準備,金融方就先進來,且很少有懂產業的會計師或是有能力稽核交易所的稽核師。 我們要先證明區塊鏈技術能夠真的改變現實痛點,因為這個新的技術加入變得更好,第二要有大量的人願意採用,當條件都達成後,才有必要去花資源,去改變法令,或是另一種比較不樂見的情況,當有太多受害者時,法令監管自然會介入。 Q:區塊鏈金融的下一哩路是什麼? 期待金管會四月時,能夠對於加密產業提出一個新的政策,我自己非常期待金管會底下銀行局、證期局,能夠成為產業的主管機關,目前國內沒有真正加密貨幣的主管機關,只有在反洗錢方面,需要去跟金管會完成登記,在沒有主管機關狀況下,產業很難有健全的發展。 Q:2023年是合規元年,交易所業者是否應該將自己視為一家金融機構? 應該,傳統金融與區塊鏈金融本質上並無不一樣,區塊鏈金融不要再自己創造名詞,尤其跟會計有關,區塊鏈技術衍生出許多應用,也衍生了金融機構像是交易所,而交易所應該將自己演示成傳統金融中的機構一樣,以及分工精細,而不是銀行加上券商,銀行加上交易市場,甚至是券商兼託管兼造市。 沿用既有框架的準則來用才會比較好,目前應該是交易所要自己先做好監管、內控、稽核等等,加速外部會計師動作,資產、負債證明,讓會計師的抽樣可以便宜、快速。 Q:區塊鏈金融帶來了哪些價值?仍有前景未來的嗎? 金融的本質除了為富人理財,也是為一般人創造機會,我認為,區塊鏈針對後者可以做的比傳統金融還好,由於傳統金融需要許多的心力再做全面性回穩,與更多的監管,但也帶來許多人權問題。 比如說,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金融服務是相對脆弱,在台灣或許無法感受深刻,但其實有許多國家因此受苦,再為一般人創造機會,「做給大家看,比較重要。」我們要先證明這是一個有用的科技,生態系才會慢慢建起來。 區塊鏈、Web3對人類帶來的正向影響,第一個發揮的會是在新興市場(指經濟、社會和人類發展指標較低的國家),尤其是在金融的自主權上面,生在土耳其等等在伊拉克等國家,所賺來的錢沒有辦法自主擁有,在透過簡單的區塊鏈技術錢包的使用,能夠投資自己想要的標的,或是換成數位美金等等,也很期待未來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發展。除此之外還有去中心化的身份證明,當國家不保證永遠存在的時候,你仍有一個永續的身分。 本文轉載自《【Web3大西進】所有交易所業者,都應把自己視為金融機構!區塊鏈金融帶來了什麼價值?》…
Read More
Tags
#Cryptocurrency
#Blockchain
#Crypto
#USDT
#Xrex
#Bitcoin
#Exchange
#Stablecoin
#Crypto Regulation
#Web3
#Usd
#DeFi
#Digital Asset
#BitCheck
#Cybersecurity
#Podcast
#App
#Metaverse
#XREX Rewards
#Risk Management